精装书装订加工常见质量问题

   2011-05-24 71

    精装书装订加工由于工序多(几十道工序)、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因此加工难度比平装和骑马订装更高,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较多,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书籍的外观与保存价值。下面从书芯加工开始,列举了精装书装订加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书芯加工

   1.扒圆的圆势不符合标准要求产生原因:

   ①手工扒圆时,捻书操作不符合要求;

   ②扒圆前书背胶未润湿;

   ③手工扒圆后未进行自检校正;
 
   ④机器扒圆时扒圆辊调整不当;

   ⑤机器扒圆后书芯在联动线上颠簸。

   解决方法:

   ①手工扒圆时,应捻书入手2/3后再扒圆;

   ②扒圆前要将书背胶润湿,使书背柔软、易定型;

   ③手工扒圆后要用手揉书芯,以校正圆势与垂直度;

   ④根据书芯厚度正确调整扒圆辊的夹紧度;

   ⑤少停机可以减少书芯在联动线上的颠簸时间。

   2.起脊后棱脊不突出

   产生原因:

   ①手工起脊时,下锤位置不正确或脊高留份过小;

   ②砸脊用力不正确,棱脊无法突出;

   ③机器起脊时,楔块与书背的间距不合适,或楔块弧长与书背弧长不相符。

    解决方法:

    ①手工起脊时,下锤位置应在书脊中间,受力应在两边,用力时应先拉后锤。软硬兼施,将书帖砸倒向两边时再砸脊部,不要急于求出脊的度数;

    ②机器起脊时,楔块应与书背接触,以将书背压住且能使其变形出脊为宜;

    ③楔块的弧长应根据书册厚度而定。

    3.扒圆后书芯前口呈梯田状

    产生原因:

    ①书帖折数过多,纸张过厚;

    ②选用了铜版纸;

    ③圆势过大。

    解决方法:

    ①需扒圆的书册,书帖折数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定量为509/m2以上的纸张最好不要折4折;

    ②2折以上的铜版纸书帖最好不要扒圆;

    ③扒圆弧度应在90—1200  ,若圆势过大,前口易呈现梯田状。

    4.方背书芯前口裁切后凹凸不平

    产生原因:

    ①书帖内的空气未被完全排除,书页形成波浪形,裁切后呈波浪形的书页伸直造成;

    ②手工折页时,未压住书芯就开始刮,导致折缝跑空,书页翘曲不平,造成书帖内的空气无法排出;

    ③锁线针眼过大而线过细,造成裁切后书页游动;

    ④书册过厚时不要扒圆.否则前口易呈现梯田状。

  解决方法:

    ①机器折页时,要正确调整滑口刀,以保证书帖内的空气全部排除:

    ②手工折页时,要按压住书芯后再将其刮平实,以保证书帖折后平服、压实;

    ③锁线机底针最好选用细针,避免因线径与针的直径悬殊过大而造成书页游动吐出;

    ④厚度在20mm以上的书册,最好做成圆背,不要做成方背,因为方背一经翻阅就会造成前口吐页不齐。

   5.扒圆起脊后书背开裂

   产生原因:

   ①书背第一次用胶的种类不当或强度不够;

   ②涂胶不均匀,有漏涂的部位;

   ③胶黏剂老化,涂后断裂;

   ④砸脊或扒圆时用力不当;

   ⑤扒圆时书背胶黏剂未润湿而出现干裂。

   解决方法:

   ①严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类胶黏剂作为精装书背用胶,可选用动物类胶黏剂中的骨胶或合成树脂类胶黏剂;

    ②在胶黏剂的强度。黏度均合格的情况下,涂抹时应薄而均匀,胶量不宜过多,过厚;

    ③不可使用过期或老化的胶黏剂;

    ④砸脊时用力要得当,要先轻后重;

    ⑤扒圆时应将书背胶润湿,不可干扒。

    6.粘堵头布后两端出毛或弯曲。皱褶、不挺括

    产生原因:

    ①堵头布过软、不挺括;

    ②手工粘堵头布时未拉紧、压实.粘牢。

    解决方法:

    ①购来的堵头布要先用稀释的胶黏剂过浆,干燥后再使用;

    ②粘堵头布时,要先将书芯压实,再将堵头布拉紧且压实后粘牢、粘齐。

    书封加工

    书封加工包括制壳和烫动物两部分。

    1.圆角书壳糊制后有棱角不光滑

    产生原因:

    ①塞角方法不当;

    ②塞角折痕过少;

    ③塞角后未压实。

    解决方法:

    ①可用斜形、长把。不锋利的金属刀(如学生用削铅笔刀等),或用大拇指的指甲进行手工塞角,也可用塞角机进行机器塞角;

    ②塞角后的折痕越多越好,不可少于5折;

    ③手工塞角后要用木榔头将折角砸实、砸平。

    2.书壳糊制干燥后表面有起泡现象

    产生原因:

    ①糊壳的胶黏剂选用不当:

    ②胶黏剂老化,已无黏结能力;

    ③涂抹时不均匀或有漏涂的部位。

    解决方法:

    ①要选择水分少、黏度高、黏结力强的黏结剂,严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类胶黏剂;

    ②严禁使用老化的胶黏剂糊制书壳;

    ③涂抹胶黏剂时要适当,涂满、不溢、不动物且无漏涂现象;

    ④没有必要因书壳表面有空泡就撕拆返工,可用医务针管灌胶。首先用针将空泡扎破后注入胶黏剂,并用手将推进的胶液推平、推匀,再用刮板轻轻刮平,并将多余的胶黏剂刮出擦净。

    3.书壳烫动物后糊版(烫印图文模糊不清)

    问题原因:

    ①烫印版温度过高;

    ②烫印压力过大;

    ③烫印版过薄,被烫物料又硬又厚。

    解决方法:

    ①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

    ②根据被烫物质地及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烫印压力;

    ③根据被烫物质地确定烫印版厚度,最薄为1.5mm。

    4.书壳烫印后动物版(烫印后有漏底、未烫上的部位)

    产生原因:

    ①烫印版温度过低;

    ②烫印压力过小;

    ③烫印材料与被烫物黏结不符合要求。

    解决方法:

    ①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

    ②烫印压力应视被烫物质地而定,被烫物上的最小压力为0.3mm;

    ③当烫印版温度过低或烫印压力过小时皆可进行微调。

    5.烫印材料烫不上或烫后脱落

    产生原因:

    ①烫印版材料与被烫物不符;

    ②烫印版温度过低;

    ③烫印版过薄,烫印压力过小;

    ④烫印材料本身无黏结能力。

    解决方法:

    ①根据被烫物质地正确选择烫印材料;

    ②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

    ③根据被烫物的质地与厚度,确定适当的烫印版厚度与烫印压力;

    ④遇到烫印材料无黏结能力的情况时,应在被烫物的相应位置涂布助黏材料,以保证黏结的牢固。

    6.烫印面四边留角(边沿处烫印不上或烫印模糊)

    产生原因:

    ①上烫印版时四边未黏结牢固;

    ②烫印面积大,烫印压力小;

    ③烫印版材质过软,烫印数量过多。

    解决方法:

    ①上烫印版时,要先将烫印版背面进行腐蚀并用粗砂纸打磨,再将间隔的黏结纸边打毛后再黏结,黏结好的烫印版压实、粘牢后再使用,特别要注意四边的黏结;

    ②烫印面积越大,烫印压力越大,当烫印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