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袋油墨印刷故障

   2011-05-24 82
一、粘附不牢
  原因:1.承印物表面与复膜或编织袋表面太光滑(未处理或处理得不好);2.油墨的络合物(即助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3.油墨体系的溶解氢键力与编织袋承印物的溶解氢键力相差太大。
  排除方法:1.使编织袋承印物表面达到38Dyn左右;2.在塑编丝拉伸前添加5%的氯化石蜡;3.油墨选用应十分慎重(同性质);4.对墨的使用应得当,尽可能使用粘度小而油墨体系树脂含量高的油墨;5.增加印刷压力。
  二、印品粘连
  原因:1.印刷堆叠时粘袋或复卷后粘连;2.印速过快,复卷过紧;3.干燥装置角度不对或发生故障;4.油墨干性太慢;5.贮存堆垛重压过大;6.温度太高而冷却不完全或油墨又不耐热;7.油墨过稀渗背透印。
  排除方法:1.调整印速,检查干燥装置角度;2.改进油墨干性(或加大乙醇90+乙酯10%混合稀释剂);3.在印刷时堆叠要少或贮存堆垛负荷要轻;4.降低车间或仓库的温度(打开窗门使空气对流等),调换耐热的编织袋油墨;6.添加原墨以提高其粘度或添加分子量小而又挥发快的稀释溶剂(建议采用油墨厂生产的专用稀释剂)。
  三、残留臭味
  原因:1.油墨中有臭味的原料;2.油墨变质。
  排除方法:1.应尽量不使用有臭味的原材料;2.添加香料(遮味剂),并防止杂质渗入油墨体系里;3.油墨生产注意混合溶剂对树脂的溶解共溶性或油墨贮存在通风阴凉的仓库里。
  四、成膜不良
  原因:1.印刷速度与干燥装置或与油墨干性不相匹配;2.稀释剂的误用;3.油墨本身干燥性不好(如太慢或太快)。
  排除方法:1.加大吹风或增加(延长)印后输送带;2.调节印刷速度(注意印压后的墨膜厚度);3.重新调换干性快的(成膜)油墨;4.调换油墨;5.重新稀释或添加挥发快的溶剂。
  五、堵版:
  原因:1.主要是印版上的油墨干结使油墨转移性差;2.塑或纸屑的混入;3.油墨结皮。
排除方法:1.调整吹风角度(不可直接吹到印版上);2.除调换承印物外,应在印刷机上侧以原纸、塑或薄膜将塑或纸屑同墨斗墨辊隔开;36调换新的油墨或在其墨斗里添加10%的抗氧剂。
  六、透印或迁移
  原因:1.油墨过稀(即粘度太小);2.纸或塑承印物松薄;3.墨量过大;4.印压过重;5.成膜干燥太慢。
  排除方法:1.掺入原墨或添加增稠剂;2.调换密实的承印物;3.换用干性好的油墨或添加挥发快的溶剂;4.调节(减少)供墨量;5.印压应小。
  七、渗色
  原因:1.印刷图文边缘渗有颜色(一般是由于油墨中选用了染料造成的);2.采用的颜料匹配不当或油墨已酸败变质;3使用的稀料过多,尤其是与油墨互溶性差的稀料。
  排除方法:1.在油墨里添加调金油或加入偶联剂;2.选择溶剂(如醇溶剂)型颜料或调换新墨;3.尽可能少用稀料,尤其是能与油墨互溶的溶剂。
  八、墨膜无光
  原因:1.光泽差;2.成膜过程吸入水分发白;3.油墨粗糙;4.油墨干燥太快;5.油墨体系树脂成分少或错加入消光剂。
  在夏季高温、高湿尤其是沿海地区,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损害了油性,从而降低了光泽度。
  排除方法:1.在油墨里适量加入3%~5%的环乙酮或2%~4%醚以抵抗水分子的侵入;2.重新研磨或过滤油墨;3.选用慢干溶剂补充油墨体系;4.在油墨墨斗里添适量加 5%~15%的树脂溶;5.尽可能不加或少加消光剂类(如蜡、白炭黑等);6.调换光泽度好的油墨或少用溶剂稀释。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