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制版技术发展简史

   2011-05-24 68

图象制版技术于19世纪中叶随着棉胶湿版照相和玻璃网屏的问世,逐步形成了由照相、修版、晒版和玻璃刷等四个主要工序构成的可完成连续调图象复制的图象复制工艺格局。我国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引进并应用平版照相制版工艺,70年代初开始引进电子分机,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逐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系完善的电子分色制版工艺,可以讲建国后图象制版工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明胶湿版到明胶干版工艺创段

该工艺阶段提高彩色复制质量和速度为核心,充分利用照相手段,减少人工修整使制版工艺实现了三翻--两翻的转变,同时辅之以照相修正为主的蒙版工艺。

二 直接加网分色工艺和电子分色工艺并举阶段

60年代初,随着对玻璃刷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设备与新材料的产生与改进,图象平版制版形成了完整的“直挂”工艺,并以蒙版修正为主要手段,取代了长期以来手工修正的主导地位,并迅速在全国推广。1972年后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电子分色机,由于电子分色机采用了先进的光电技术、电子技术和玻璃技术,以电子蒙版代替照相蒙版,因而逐步形成了以数据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核心的电子分色制版工艺,打破了“直挂“工艺的垄断地位,形成了两种工艺并举的制版新格局。

三 电子分色制版工艺阶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电子分色机的功能日臻完善。由于电子分色制版能满足不同原稿的技术工艺特点和艺术期望,并具备整体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之特点,从而逐步淘汰了“直挂“工艺。进入80年代后,电子分色制版则上升成为图象制版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建立了以彩色复制理论及玻璃刷适性理论为基础的彩色复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各种图象制版新工艺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