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领域-你有留意对色稿环境吗

   2011-05-24 72
对于很多印刷厂而言,寻求一个能够忠实表现原稿颜色的观察环境,确是个非常困扰的问题。一份正在进行生产复制的原稿,究竟要在怎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检查,评价才够标准,才不会有色差呢?
  当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校对原稿与复制品的最佳条件,莫过于等同印刷品最终的观察环境。但是我们所有的印件,都不只复制给一个客户,可能成千,甚至上万的人都有机会接触我们的印刷品,那么我们要设计成千上万的观察环境吗?众所周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光源是会随着时间、环境而改变,物体在不同光源下都有不同的呈色情况,如果要生产适合不同光源下观察的印刷品,成本、人力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客观而标准的环境,确保在整个生产中能使用统一的观察条件。
  5000K的误解
  有些厂家会说自己用的对色稿光源「已是5000K色温的光源,为何到客人那里同样是5000K的光源环境,稿件的色彩仍有误差呢?」我们先排除印刷质量的问题,再将这段话分拆一下。首先回答光源的问题。其实5000K只是形容光源的色温,并不代表光源的全部。正确来说由D50标准照明体所发出的光源才是认可的印刷工艺用的光源指标。请大家必定要清楚知道,这种光源发出的除要有合适的色温外,还要有足够的显色性。
  先说说5000K色温的由来。我们将一具能完全吸收与放射能量的标准黑体加热,当温度逐渐升高,其发出光源的颜色亦随之而变化,如正午日光的色温为6500K,当此黑体加热到6500K时,其光源颜色等同正午日光的颜色,我们亦以此来量化光源的颜色。而5000K色温,就是把该黑体加热到5000K时,其光色变化呈白色,并测量其光谱能量分布,蓝绿红区的波段能量呈等能状态,亦即最理想的白光,偏色情况最低,因此印刷工艺选用5000K色温的光源,不强调哪一种颜色比另一种好。(图一)


  另外,就是显色性的问题。显色性就是指物体于日光与人工光源照射下颜色的相符程度,物体在日光中所呈现的颜色是最准确的,因为日光中的光谱能量分布最全面,亦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颜色(此时日光的显色指数为最高的100Ra)。但是人造照明体因应不同物料,其光谱能量分布仍与日光有很大差别,然而,就算照明体色温已达5000K的人造白光,物体颜色仍与日光下看到的有所不同。多数问题都是人造光源中往往会缺少某些单色光成分,其显色指数亦低于100Ra。显色指数的高低,代表了该物体的失真情况。(图二)

  但是有高的显色指数并不代表没有偏色。紧记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要相互配合,色温是光源色的指标,显色性则是光的质量指标。CIE D50标准照明体的订定,就是说明光源的质素色相要标准化。
  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