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光工艺常见故障解析--粘连而气味大

   2011-05-24 75
 2.粘连而气味大

  (1)故障现象红外或紫外光强度不够,灯管老化,未能充分干燥或充分固化;稀释剂过多或用错上光油或用错稀释剂,尤其是过量的慢干助溶剂,影响上光油的彻底固化干燥,特别是在湿度大而又温度低的梅雨天气或高寒冷冻的冬季,往往会时有发生;上光油涂布过厚尤其是光油表面流不平,或因涂布辊偏心导致光油油膜厚薄不匀;上光机械速度太快,光油干燥固化无法适应;上光油体系的树脂软化点过低,常表现为初粘好彻干差,或光油体系树脂的配伍不合理及自身气味大,紫外的UV光油体系光引发剂不适合;红外、紫外光源不足,也有烘道太短加之冷却过快;上光油贮存时间吸人了水分,造成容器内的气体聚集或光油的颗粒返粗;包装印刷油墨未干,影响上光油的彻底固化干燥;油墨未彻干。

    (2)解决方案调换新的红外或紫外灯管,或调节电压,使光强达到要求,让光油体系里的稀释剂充分得到彻底释放或固化成膜;少用勤加稀释剂,或选用专用性的上光油或相适应的稀释剂避免加入增塑稀释助剂,适量加入慢干稀料。北方以提高抗因湿度大、气温低的梅雨天气或霜风冷冻季节或南方沿海在高温天气上光油成膜过程极易受到水分子的侵入;上光油涂布或转移尽可能薄而平整,理换或修正偏心的涂布辊;上光油在涂布整饰过程中,机速、光油挥率、光能光强尽可能相适应,以避免机速过快、或光油成膜过慢,光量子无法吸收光油分子导致的回粘后果;选择气味小、软化点高的或热固+热塑并用上光油体系里的树脂平衡,适量加大光敏引发剂;调整电源,提高温度,满足红外、紫外光源,加长烘道或延伸输送带,或减慢机速,并确保充分干透后再适当延长冷却时间;上光油应存放在气温25、左右的透风、避光、干燥的仓库。尤其是避免与水接触或不与不同类、不同品牌的上光油混用;涂布上光前应选用已彻干、固化的油墨墨膜半成品,必要时加入固化催干剂;选用与光油干速相应的油墨印刷。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