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十几年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其中报纸印刷的发展,无论在工艺改革、技术装备更新,还是企业的规模经营和印刷量的迅速增长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报纸印刷业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及业务发展的需要方面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向高新技术发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985年以前,全国近千家报社,报纸的出版印刷全部采用极为落后、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铅排、铅印工艺、排字难、出版周期长、印刷质量差,严重制约着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印刷业的落后状况,是全国性的问题,不仅是报纸出版印刷的问题,我国整个印刷技术装备的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落后25年,大约相当于国外1960年左右的水平。为了解决此问题,寻找出路,才有1974年启动的"7481程",而真正迈步前进、推动事业发展并逐步取得显著效果的是1982年在国家经委领导下成立的全国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制订了规划,组织了科研和生产力量,落实了资金,提出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16字方针,掀开了中国印刷技术改造新的篇章。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出版印刷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加人了攻关和全面改造的行列。1982年至1985年上半年,在新华社进行的北京激光汉字录人、编辑和小报版排版系统试验的成功,敲开了报纸印刷技术走向现代化的大门。1985年至1987年,在经济日报社进行的北京激光汉字大报版编辑排版系统的试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国报纸出版印刷技术改造铺平了道路。从l988年至1993年,只用了5年多的时间,全国从中央到省、市、地县近1800家报纸全部淘汰了铅作业,全行业实现了计算机排版和胶印印刷。
在这一段时间里,不仅实现了文字的计算机录人、排版,还实现了图像的数据化扫描,通过卫星和电话对报纸版面的远程数据化传输,实现了网络化。之后,又逐步建立了数据库,解决了彩色报纸桌面系统的分色处理,把计算机引进编辑部,开发并不断完善了采访的编辑系统。同一时期,有不少报社对北京、发行、财务及日常办公等也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至1998年底,报纸出版的印前部分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8年以前,报纸印刷全部采用铅印轮转机,全国共有大小铅印轮转机600台。随着印前系统的改造,逐步改用胶印轮转机,至1993年底全部淘汰了铅印轮转机。随着印量的不断增大,胶印轮转机的数量逐年增加,至1998年末,全国报业拥有的胶印轮转机总量(包括正在安装、已到货未装和已签合同的)已达1100个印刷单元,总印刷能力比10年前增加了近3倍。
近10年的技术改造,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1988年全国的报纸种类只有922种,全年总印量为222亿对开张1998年报纸的种类达到253种,增长了122.670,总印量达到540亿对开张,增长了143.24%。1992年以前,全国各大报每天都是出4版。1993年以后,开始扩版,现在多数为8版,上海、北京、深圳、北京、沈阳、哈尔滨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大中城市的报纸已扩为16版、24版,甚至48版。1993年以前,报纸没有彩报,1994年开始出彩报。1996年全国彩报只有50种左右,1998年底达到400种左右。所有这些发展,没有新技术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应该说,报纸出版印刷技术的改造,是全面、甚至超前实现了印刷业发展的"16字方针"。
前10年,报纸印刷技术改造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报纸印刷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是发展不平衡,某些系统不配套,自动化程度不高,设备能力不足,维护不够,有的带病运行,不能适应提高新闻时效和报纸发展的需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报纸出版系统的不标准、不统一,给有互相联通的业务带来重复投资和操作方面的麻烦。全国报纸出版系统不是北大方正系统就是潍坊华光系统,但二者不能互通。就是同一系统也有不同版本,如方正93、95直至最新的NT RIP卡;华光的V型、Ⅶ型、Ⅵ型等,由于各报新技术改造的时间不同,有的系统更新了,有的没有更新,存在几世同堂的问题。
图像处理。只有少数报社处理得好,多数报社缺乏高精度、大幅面、既能扫反射稿又能处理彩色透射稿的扫描仪。多数还用传统的照相制版工艺,远程传输图像的效果不好。
彩色处理。凡是出彩报的一般都配备了彩色桌面处理系统,但档次、水平不一,造成目前彩报质量很不理想的状况,彼此差异较大。当然也有操作管理的技术问题。
远程传输系统。目前有3种,一种是采用卫星传输,但经常发生故障;另一种是通过电话线路传输,传输速率低,时间长;还有一种是光缆传输,有的市内传输已开始用光缆,这是比较可靠的方法,是发展趋势,但投资较大。
制版工艺采用出胶片再晒版的办法,彩报采用人工拼版,一是质量不好,二是时间较长,对于缩短出版时间极为不利。
印刷能力不足。有不少印刷机带病运行,印刷质量不好,特别缺乏能印彩报的设备。有的结构不适应,只能出两张报,要印三张、四张,需单独印刷,给发行带来困难。近两年,在报纸印刷中又出现了要求有印铜版纸报纸的功能,要满足这一要求,不仅要解决印刷机的问题,对图像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