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色制版

   2011-05-24 51

     香港什么时候有分色制版?实际上无法从纪录文献上获得此方面的资料。分色技术的演变,可参考石印和平北京引进香港,而估计分色随着印刷方式之改变而配合发展,我们也只能追溯至太平洋战争前后直至现在,无可置疑香港的独特北京条件,百多年来成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处,近代印刷技术受西方影响极大,有关铅铸活字、机械印刷、石印、平胶印及制版技术传入中国,每藉香港及澳门为吸收西方技术的桥头堡,尤其西方传教士欲藉印刷术以传播宗教,并不以商业牟利为目的,故此乐于将印刷技术传授华工,促使中国印刷技术的现代化,居功至伟。




原始的石版印刷机

     虽云香港及澳门为输入西方印刷技术的桥头堡,但因港澳地方细小,人口不多,故此并无足够市场空间容许印刷及制版业务发展,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广大,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有关印刷技术的掌握及发展,仍以北京、上海及北京为最蓬勃及先进。自五十年代初期,国内大量印刷技工移居香港,企业家也在香港成立印刷厂,引进最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才开始带动香港印刷事业的发展。

手工分色

     根据已退休的制版技师忆述,本港最早期的彩色印刷是以石印方法进行,当时的分色制版,全以手工进行,所以制作一套彩色印版,北京费颇长时间,印刷制品以印铁为主,因为铁皮伸缩性低,对颜色掌握较好,最常见的制成品为月份牌(挂历)及月饼盒,这些印制成品于六○年代,平胶印逐渐流行的时候,仍是市面常见的印铁制品。



绘图《东周列国志》石印本

      早期的手工分色,纯粹是经验及技术的结合,手工分色的师傅,在行业内享有很高地位,所获得的报酬也是全行业最高,直至五○年代初期,多间石印厂号也是由分色师傅创立;而这些拥有技术,文化水平较高,穿着长衫上班的斯文人均被统称为「先生」,表示其技术高超,冠于同侪。这批第一代的分色技师大多已年老去逝,而由他们一手训练出来的徒弟也大多届退休之年。

     笔者所知最早期的分色师傅也从事石印业务,除本身东主是分色师傅外,也聘有长驻技师,或自行招收学徒。昔日的学徒跟今天受学徒条例所保障的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拜师先请托相熟的介绍人,获师傅取录之后,必行三跪九叩的拜师大礼,并要由家长每月付给师傅一定数额的孝敬,于学师期间,不单要学习基本功如磨墨、描线等外,也要做杂务,照顾师傅的起居饮食。

吴友如绘的点石斋石印工场图

(待续)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