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分色原理与工艺概述

   2011-05-24 61

     众所周知,资料信息是一个国家文化,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以信息为内涵的社会活动中,印刷品依然是传递信息和保存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图象电子分色制版又是其核心。因此电子分色机在广泛吸收和应用高新技术,用现代光、机电一体化武装自身的同时,亦带动了制版设备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印前处理技术和称之为电子制版设备的系列产品,如全数字电子分色机、电子雕刻机、电子整页拼版系统、CDTP系统、图象扫描仪、图象打印设备、激光直接制版系统及光电检测设备。

    一 图象印前处理技术的发展

    电子印前处理技术发展以电子分色机为代表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是从连续调电子分色机的出现,到底稿自动制图系统及带网点发生器的电子分色机的普及,其特征是印前处理作业工序个别单元的电子化。第二是从电子分色机与计算图象处理系统的对接到事例普及,其特征是印前处理作业中以印刷厂为单元的电子化。第三是图象与文字混合处理及与通讯技术相融合,其特征是以印刷行业(出版行业)为单元的电子化。

    从电子印前处理设备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其一是模块化。所谓模块化主要是指电子分色机的分析扫描,图象处理和日光记录单元相对独立,并构成档准化的开放体系,在扩展成电子印前处理系统时,易于配置。其二是电子加网。通过加网技术的改善,使网点形状、网点角度、网线线数种类更丰富,使电子网点与党规网点更加接近与完善,从而保证输出图象的质量。其三是全数字化。电子分色机的数字化将实现以CCD平台扫描方式为主流,使色彩处理不限于印刷行业惯用的黄Y、品红M、青C、黑BK的彩色坐标系,而是集多种色彩体系为一体,以适应多种用途的需要。其四是增扩外围设备。外围设备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及质量、效率标准来增加,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外围设备主要是预调整及预打样设备。其五是增加拼版功能及图文合一。即以电子分色机,激光照排为基础在计算机中实现图文拼版组合,进接制作供印刷用的图文分色片。

    从出版行业发展来看则主要有以下三个发展趋势。(1)彩色拼版系统及其网络化,亦即在世界上建立起彩色图象处理的信息网络并形成若干个具有各种拼版体系的图象处理中心,用户只需配置较简易、低廉的设备就能共享网络中的设备,获取所需的制版图文分色片。(2)激光直接制版,即采用激光将输出图文直接记录在印刷用的版材上,省去输出软片及冲洗的工作,提高图文复制质量,(3)多媒体出版(Multimedia)通常是指把图形、图象、文字排版、动画、声音及音乐融便起来,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能力来读取和交换彼此的相关信息,其特点是形象直观图文声象并茂,信息量大,对于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军事指挥,证券及股市交易,信息咨询中意义极大,并可用电子印前处理系统随时输出所需的信息。

    二 国内电子分色技术现状及差距

    70年代初,当以英国、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电子分色机生产和研究的厂商,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时,我国才刚刚开始引进和研制电子分色机,关于197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及全国有关单位的协作下,共同研制成功第一台DFS-1型电子分色机,填补国内空白。随后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在此基础上,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又研制成功PDF771,PDF802,PDF823A,PDF823J型电子分色机,并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西北光学仪器厂投入批量生产,同时与Hell公司合作在中国北京科学仪器厂组装了C-399ER,CP345等电子分色机。但由于我们起步晚以及各种原因,使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整机水平相差二代以上,机器结构、软件、材料和工艺则相差更远,造成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对电子分色技术和其它先进技术对印刷行业的巨大作用认识不够,2)没有系统地吸收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3)印刷行业计算机应用水平太低,4)缺乏对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5)缺乏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6)闭关自守和续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因此,真正能形成生产能力的电子分色机系统并未建立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