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报过程中油墨常见故障解析--飞墨

   2011-05-24 14

飞墨

     飞墨是报纸印刷中经常出现的油墨故障。所谓飞墨,是指非常细小的油墨颗粒在运转的墨辊处拉伸成丝状,并发生两处或多处断裂,除一部分缩回墨辊外,其余部分则因表面张力较大形成墨滴,被高速运转的印刷机抛出,弥漫在空气中的现象。

    1.产生原因

    飞墨形成的原因很多,传墨辊调节不当、墨辊胶面质量差、印刷速度过快、油墨本身的特性以及车间的温湿度及环境条件不适等,都会引发飞墨。以下具体介绍飞墨的解决办法。

    2.解决方法

    1)调节传墨辊

    操作人员调节墨辊(平胶辊)方法不统一,如,有的用牛皮纸拉胶法,有的用墨辊压印宽度拉胶法,导致墨辊间压力不规范。墨辊间调整得过紧,容易损伤胶辊;调整得过松,则导致飞墨。

    一般印报机传墨系统包括墨芯辊、网纹辊、2根传墨辊、2根串墨辊、2根靠版胶辊,比较规范的墨辊调节步骤应该是:

    第一步,将墨芯辊上的初始墨层厚度调节均匀。采用细网纹辊的机器,墨层厚度设定在0.12~0.18mm为宜,采用粗网纹辊的,初始墨层厚度以0.23~0.30mm为宜;第二步,调节网纹辊和墨芯辊的间隙,使之保持平衡。采用细网纹辊的机器,间隙在0.09~0.1mm为宜,粗网纹的机型,间隙在0.15~0.18mm为宜;第三步,把网纹辊和第一根传墨辊间的压印调节为8mm;第四步,使两根传墨辊与2根串墨辊、第二根串墨辊与内外靠版辊间的压印宽度保持在6~7mm。

    在调节墨辊过程中最好用黄墨调节墨辊间距;调节时墨辊的油墨一定要均匀,墨量越小,调节误差就越小;还要定期检查各胶辊间的间距,间距不规范应及时调整,并及时更换变形的胶辊,以防飞墨。

    平时生产中做好胶辊的调节和检测,不仅能延长胶辊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地防止飞墨现象的产生。
  
   2)调节油墨墨性

    新闻油墨主要由非极性矿物油构成,电性低,固含量高,不易分散,如果设计不合理,往往出现丝头太长而导致飞墨。油墨本身是假塑性流体,分散不好(颜料在连结料中的均匀分布情况),造成油墨的不规则断裂,也会产生飞墨。油墨的黏弹性好,墨丝则短,飞墨就轻,反之则飞墨越重。

    解决方法是在油墨中加入稠厚的连结料,提高油墨黏度,增加其内  聚力,以提高介电常数。尽量采用润湿性好的颜料和矿物油制造油墨,或加入抗流变助剂(如膨润土、蜡等),黑墨应适当增加炭黑含量,提高色强度,同时还要注意减少给墨量。

    此外控制好车间温湿度,通风不宜过强。印刷车间的温度在20~25℃、湿度在50%~60%为宜,如果温度过高,油墨的流动性增大,黏性降低,飞墨现象会明显加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