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彩色图像印刷质量的评价,往往出现分歧。在实际工作中就经常遇到过用户、专家、操作人员对同一件印刷品的不同评价。这是因为对彩色图像复制质量存在两个评价标准,即艺术标准和技术标准。人们在评价彩色图像印刷品时,有时是以自然景物为标准,有时是以原稿为标准。因此,印刷产品质量评价的不一致首先是艺术标准不一致造成的。在研究彩色图像印刷质量时,首先要把艺术标准和技术标准分开。仅从按艺术标准对印刷品进行质量评价,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整个印刷品的质量特性,必须着重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对原稿印刷的忠实性"为评价标准。本文就彩色图像印刷质量评价相关的方法、内容、原稿等问题作
一简单分析。
一、彩色图像印刷质量的评价方法
1.主观评价。是评价者以复制品的原稿为基础,对照印样或印刷品,根据自己的学识、技术素养、审美观点和爱好等方面的心理印象做出评价。此种评价因人而异,不大可能得出统一的结论。例如因地点、周围环境的不同,特别是观察复制品(与原稿对比)的照明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视觉差异。主观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印刷品的质量特性,但它却是印刷品质量优劣的最后仲裁者。现阶段鉴定印刷质量的方法多以主观评价为主,但应把主观评价因素加以客观解释,使其科学化,并和客观评价趋于一致。
2.客观评价。是以测定印刷品的物理特性为中心,通过仪器或工具对印刷品做定量分析,结合印刷质量标准做出客观评价。现已有一些印刷企业将这种评价方法贯穿在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之中,对印刷质量加以随机自动控制。如在制版过程中的电子预打样,晒版过程中的版材测试检版装置,印刷过程中的给水、给墨遥控装置。
3.综合评价。是以客观评价的手段为基础加上主观评价和各种因素相验证的方法,亦即是主观的心理印象与客观的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而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管理方式。其重点是在还原原稿的基础上,求出构成图像的各种物理量的质量特性。从而把这些测试数据加以综合、确认,使之变成控制印刷质量的依据。
二、彩色图像印刷质量的评价内容
印刷质量的评价内容,主要视采取上述哪种评价方法而定,通常认定的主要评价内容有:阶调再现;颜色再现;清晰度;不均匀性;重复率--平均质量。
1.阶调再现。对于图像明暗阶调变化影像的传递特性,用阶调复制曲线表示。
2.颜色再现。对于色彩的组成,用密度计测量或CIE测色系统的X、Y、Z表示。
3.图像的清晰度。对于图像轮廓的明了性或细微层次,用测试法或星标表示。
4.印刷的不均匀性。对于图像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墨杠、墨斑、墨膜不匀以及纸张故障所引起的画面不均匀的现象,用密度计等测量表示。
5.印刷重复率。为保持印刷质量的稳定,要求印品质量达到较高的重复率,而在生产中通过自动控制求出平均质量值,用统计法表示。
以上五点是彩色图像印刷质量管理的要点,无论是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都以此为主要内容。不过,在主观评价时,这些评价内容只有性质状态的区别,没有定量的数据关系;而客观评价时,是用恰当的物理量来作定量分析,以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
三、彩色图像印刷质量评价的基础因素--网点扩大与控制
平版印刷主要凭借网点的多次传递,最后经过综合而成像。彩色图像的印刷质量,取决于阶调层次、色彩及清晰度的再现,这些都是通过网点来表现的。网点作为形成图像基础的最小感脂单位,在彩色印刷中,决定着墨量的大小,起着组织颜色的图像轮廓的作用。因此,网点质量、大小及墨层厚度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1.网点扩大现象。网点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网点扩大是网点传递变化的主要特征。网点扩大是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原版上对应部位的网点面积相比有所扩大。在平印工艺中,网点扩大是不可避免的工艺现象。引起网点扩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印刷压力、橡皮布、油墨厚度、纸张等因素。
2.网点扩大值的计算。网点扩大值是印刷到纸张上清晰网点面积和加网原版上对应部分的网点面积之差。其计算公式为:
FD=1-10-DR/1-10-DV×100%
ZD=FD-FD
式中:
FR--印刷品上被测部位的网点面积;
DR--印刷品上被测部位的网点积分密度;
DV--印刷品上的实地密度;
FF--原版上对应部位的网点面积;
ZD--网点扩大值。
3.网点扩大值的控制。为了保证同一系统印刷品质量,必须用同一系统的控制条件对晒版、打样和印刷的网点变化进行控制。晒版是连接制版和印刷的桥梁,可以通过晒版工艺来调节打样与印刷之间由于网点扩大不同而产生的差距,所以必须掌握好晒版的网点变化规律,用控制条来有效控制网点的变化。另外,还要尽量统一打样和印刷所用工艺的原材料,防止两者的网点扩大值差距过大。印刷时要将套印精度、滚筒包衬厚度、衬垫物硬度等调整固定在最佳状态,以理想的印刷压力为基准,作微量调整来适应纸张的平滑适性,将油墨粘度、流动性及水墨平衡调整到最佳的印刷适性,达到油墨网点转印实在、扩大量最小的最佳效果。
在通常情况下,网点扩大值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10%~15%,油墨实地密度值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0.05之间,要求2%的小网点能印出来,95%的网点不糊死。在控制网点扩大值时,一般以50%的网点变化为依据,因为印刷后50%网点密度增加量与50%网点的扩大值是相当的,即若50%网点在印刷时密度值增加0.10,则网点扩大值为10%。
四、彩色图像印刷质量评价对原稿的要求
用于印刷的原稿通常分为透射稿、反射稿和二次稿三种,要对彩色图像印刷质量作出正确评价,不论哪种类型的原稿都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高清晰度。它是实现记录景物阶调、颜色、质感、立体感、透视感等的基础。
2.密度反差。原稿的密度反差必须正常,一般要求原稿反差在l.8~4.0之间,原稿画面亮、中、暗调层次比较丰富,阶调层次分布正常,质感逼真(如果出现暗调层次丰富,中间调层次少,必须在扫描时拉开暗调层次,压缩中间调层次)。
3.色饱和度。在标准光源(5000K)下检查原稿,原稿色彩饱和度应大。色饱和度大的原稿,复制效果才佳。
4.图像颗粒。原稿的颗粒度影响色彩、层次、质感。颗粒度细腻的原稿有利于层次和色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