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过程中墨量的调节问题及要点探讨

   2011-05-24 68
    胶印就是利用了图文部分亲油疏水、空白部分亲水疏油的油水不相溶的规律来进行印刷的。印刷品图文部分墨层的厚与薄,对印刷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正确掌握墨量的大小,是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的前提。

1 墨层厚薄的鉴别

目测:印刷出来的产品和打印样相互对比,看色相准确与否、墨层厚或薄。
手感:油墨墨层要稍有粘性为佳。

2 墨量的调节

胶印和其它类型的印刷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要用"水"。"水"即润湿液,是由酸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活性剂、防腐剂等多种电解质组成的。由于水斗溶液中含有亲油性物质和乳化剂,因而油墨乳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控制好、调整好印版版面水份的大小,在不脏版、糊版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水量,才能有效减少油墨的乳化,达到胶印的水墨平衡,提高印刷产品质量。在控制好印版表面水量的前提下,对墨量进行整体和局部的调节。
1)整体调节

就国产机如J2108等而言,采用改变墨斗辊转动的角度,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墨斗辊棘轮走牙的多少,使传墨辊同墨斗辊的接触弧长发生变化,从而使传递的墨量发生改变。墨斗辊走牙多,墨量就多,反之,墨量就少。胶印机整体控制墨量的大小是采用改变墨斗走牙的多少来完成的。调节的时候通过控制手柄,来改变棘爪对棘轮的作用齿数。

2)局部调节

当局部墨色存在偏深或偏浅时,通过调节螺丝改变墨斗刀片与墨斗辊的间隙来控制墨量的大小。调节时顺时针拧动调节螺丝使墨斗刀片与墨斗辊之间的间隙减小,这样就减薄了墨斗辊表面的墨层厚度,墨斗辊向传墨辊所提供的墨量就会减少,反之则使墨量增加。

上述两种调节办法,在印刷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独进行,而是互相配合使用。
调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利用整体调节方法调节时,调整的幅度不可过大。

● 在局部调节供墨螺丝时,操作者应注意调节螺丝的拧动方向,一旦方向弄错,调墨就会越调越糟糕。

3 墨量调节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急于调节墨斗,当印刷品墨色发生变化时,不能盲目调节墨量,应首先检查印版版面水量是否正常,墨斗槽里面是否保持一定数量的油墨。

2)若传墨的线路较长,调节墨量以后,不可能马上完成墨色的调节,有一个传墨的时间过程。例如:J2108机墨辊就有21支,操作者应掌握开墨时间,亮调部分需要的时间长,暗调部分需要的时间短些。

3)勤掏墨斗,改善油墨的流动性,有助于解决油墨过于稠厚、流动性差的问题,使墨斗下墨均匀通畅。

4 决定用墨量大小的规律

1)印满版实地的产品可以增加用墨量,只有用大墨量,才能使墨层厚实一些,满足印实地不漏底的需要。

2)纸张的质量与墨量控制的关系是:纸张表面粗糙,平滑度差、纸质疏松,吸墨性就好,可加大用墨量;纸张表面比较平滑,吸墨性就差,可适量减少用墨量。

3)网线版印刷,可以减少用墨量,网点线数越高,越要避免用墨量过多,墨量过多容易糊版、脏版,造成网点铺展,增加网点扩大。

5 墨量调节不当的弊端

1)墨量过大的后果

①墨量过大,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油墨容易铺展,导致层次模糊。

②墨量过大,在印刷网线版时,容易使网点扩大。

③容易造成糊版和印刷品背面粘脏现象。

④减慢了印刷品干燥速度。

2)墨量过小的后果

①印刷产品图文墨层较薄,使印迹轮廓反差小,色彩不够鲜艳,光泽度差。

②墨量过小,使印迹不够"厚实",严重的时候出现漏底现象。

③版面上剩余的墨层不足,容易被酸性的润湿液侵蚀图文基础,造成花版。(文/王新城)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