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使用稀土金属合成纳米管

   2011-05-24 70
2003年8月,日本科学家使用稀土金属合成纳米管,为开发新的功能元件大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这一科研成果是宫崎大学木岛刚教授和佐贺大学讲师矢田光德两人最近取得的。这种纳米管可用铒、钇、镥和铥等多种稀土金属的氧化物制作,制作方法是:把这些稀土金属的硝酸盐或者氯化物与界面活性剂十二烷钠、尿素、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在40摄氏度温度下搅拌1个小时,然后加热到80摄氏度,以促进尿素的加水分解反应,并由离心分离机分离出所生成的固体,使用蒸馏水反复清洗,获得稀土金属氧化物/界面活性剂复合体,形状如同细微绳索周围包裹着一层稀土金属氧化物,再经过加热和离子交换处理,清除了界面活性剂,就获得了呈六角中空的纳米管,内径可达3纳米,外径达6纳米,最长为200纳米。
  由于围绕原子核周围运动的电子大学不同于一般金属的电子大学,稀土金属具有独特的功能,除了用于制作磁性体、荧光体、催化剂等产品外,据认为它还能够应用到光磁存储器及高温超导体等方面。木岛教授说,他们将就这种纳米材料的发光特性及磁性等进行应用化研究。
  此间媒体认为,中国的稀土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居首位,日本科学家的这一科研成果将促进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发。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