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者虽可迅速地仿造一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但是要模仿其品牌形象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品牌形象是以所生产产品的品质,所提供的服务水准,以及公司的声誉、政策及与营销活动上的势力等年复一年、长期累积而建立起来,例如福特汽、IBM电脑、同仁堂中药、永久牌自行车等,投注在一贯性的品牌形象方面已有好多年的时间,在消费者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一个企业要快速发展,必须培育自己的品牌。因此,包装企业必须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在选料、产地、技术上精益求精;要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追求多样化、方便化和科学化;要具有灵活多变的营销、促销和公关战略;要有广告策略;要有勇于善于在竞争中取胜;要不断创新,推出新品牌,创新品牌。
四、实施低成本战略
低成本是一个相对概念,指一个企业由于其在人工、原材料或生产技术工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成本较低,从而在同一产品的市场销售中比其他厂家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低成本优势的厂家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打败竞争对手,以最终扩大某市场占有率、扩大营业收入,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在以相同价格销售时,成本低的厂家比其他厂家将有更多利润,同时,低成本的企业能够较好地抗击经济波动带来的市场动荡,企业生存能力强,稳定性好。纵观国内外企业,在国际上进行扩张的主要突破品大多数选择在低成本方面。
我国包装企业在运用低成本战略的,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掌握低成本扩张的理论与规律,充分发挥专业化、规模化所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同时注意这种模式可能的风险:一是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危机,会波及其他环节,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局。二是生产技术的变化或新技术出现时,可能会使过去的设备投资或产品生产经验变得无效,给新入者可乘之机。三是市场饱和时,产销量减少,成本优势削弱,战略难以为继。第二,除了尽量使用最低成本的劳动力外,管理成本的降低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据统计,在企业的总成本中,管理成本占53.09%,采购成本占21.09%,生产成本占14.18%,销售成本占11.64%。因此从管理成本入手来降低企业总成本成了主要突破口。第三,在实施低成本战略时,选用有国际视野与战略执行能力的人才。这是因为在低成本的扩张中,涉及不同质量标准、不同的消费环境、环保要求以及反倾销等复杂因素,只有在高素质人才的管理下,才能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大可能获取该战略的利益和好处。
五、领先的技术
如果说低成本战略是企业走上国际市场竞赛场的“敲门砖”,那么自有的领先技术则是企业取得与跨国企业巨头平等地位和国际市场竞争长久胜利的唯一武器。张维迎在研究了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之后认为:制度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主要手段与成功经验,但技术创新的不足将难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扩张。
以我国海尔集团电冰箱技术的成功为例。1988年,海尔制订了自己的“名牌战略”,其独特的内容是“先难后易”的思想,即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以发达国有的最严格的要求来改变和完善自己,迫使自己的技术水平达世界一流企业的档次,创出名牌,此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迅速占领市场。1990年海尔冰箱通过了美国UL认证,随后又通过德国的TUV、VDE、GS,欧洲的CE、EM,加拿大的ESA,中东的SSA,澳大利亚的SAA等国际认证,每通过一次认证,海尔对国际一流技术质量要求的认识就更加深入,产品的技术水平就更上一个台阶。同时,海尔聘请了几位国外专家来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与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不断提高海尔在外型设计、模具设计、节能降噪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型网络控制等方面的水平。1998年下半年就获专利300多项,开发新产品100多项,出技术成果42项。通过这一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到目前为止,海尔的冰箱技术已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由于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海尔的产品价格即使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也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其产品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162亿元迅速增至2000年的406亿元。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优势,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我国的包装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抓紧创新改革,实现技术升级,以质优价廉的名牌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开辟新市场,努力增加出口。我国的包装企业发展很快,但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靠引进、消化和吸引新技术,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优化产品结构,必须站在世界大市场中去考虑问题,选择项目;必须坚持技术高起点、占据市场高起点,否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包装企业要抓紧建立产品创新体系,开发绿色产品,调整产品结构,用技术创机关报带来市场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