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 浪费资源

   2011-05-23 34
  用“两斤笋三斤壳”这句俗语来评价目前许多产品的过度包装现象是再贴切不过了。本可以简单大方的月饼包装,非要弄成多层宝阁式提篮、龙船形礼篮等样式不可。各类保健营养品的包装也是这样,明明只有四小板参含片,偏要将它分装成两包,用塑料袋、小纸盒里外分层包裹,这还不够,还要垫以泡沫塑料,再在外面套上一个印制精美的大包装盒。最典型的是一种西洋参包装,盒子很大,拆开一看,实质内容只有薄薄一层,体积不到包装物的1/100。
  国内商品曾经是不讲究包装的。有一段时间不少出口商品由于包装简陋,虽质量上乘,但仍竞争不过国外同类商品,只能削价销售乃至沦为地摊货。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使得许多生产厂家都开始重视起包装问题,这当然是可取的。然而,凡事总应有个度。现在我们很多商品的包装都过度了。连收废品的小贩都说:收大商场、写字楼的废品最能赚钱,因为这里扔掉的商品包装特别多。
  包装过度最直接的危害,是这些并无实际用途的包装物最终统统被扔进垃圾箱,成了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的重要源头。据环卫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这些过度包装物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加大了垃圾处理的费用,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生活垃圾是困扰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污染源。目前对生活垃圾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做到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其中,减量化居于治理之首,因为只有在源头上减少了垃圾量,才能减轻后续治理的负担,使垃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而反对过度包装无疑是减量化的重要一环。一些发达国家对物品包装的规格程度都有严格的限制性规定,原因就在于此。
  过度包装不但制造垃圾还浪费资源。包装用的纸盒取自于树木,据统计,每年全国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而包装衬衫所用纸盒只是沧海一粟,如果算一算所有商品包装用纸量以及要砍伐的树木,那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可以这样说,纸盒用得越多绿色消失得越快。包装用的塑料制品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土壤吸收,这些化学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厂商之所以贪大求奢、追求包装,说穿了是在于豪华包装可以开高价,带来超额利润。许多包装费用甚至超过商品本身的价值,像几元钱一支的钢笔,两支装进美丽的织锦缎面包装盒内,再冠上“情侣对笔”的靓名,就敢标价99元,美其名曰天长地久;同样的月饼,散装的和装进造型别致、色彩斑斓的铁皮盒的,价格就能相差惊人。一块月饼能值多少钱,几百元一盒,包装物的价格远远超过了月饼本身。   
  这不是“美丽的欺骗”是什么?人们承认,适度包装有助于提高商品的档次,防止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损坏,但不分品种和价值高低统统过度包装就有欺诈之嫌了。把不值钱的东西里三层外三层包装、把伪劣商品打扮得“花枝招展”、“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岂不是坑人骗人?
  实际上,许多消费者都非常赞成商品采用简约包装。购买商品如果是为了自己或家人使用,有没有漂亮的包装根本无所谓;如果是当做礼品送人,包装的确需要精美,但也应适可而止。因为商品最重要的还是内在质量,外部包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货真价实、物有所值,仍然是取舍商品的最重要标准。
  近些年来,百姓的精神、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崇尚绿色消费的人越来越多,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选用环保电池,不购买污染环境的产品……因而,商家要在绿色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包装。
  限制包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的需求,目前全球掀起了“绿色包装”的风潮,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包装法。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丹麦率先实行“绿色税”制度;很多国家要求制造商、进口商与零售商负起将包装材料回收利用与再制造的责任;过度包装物品在韩国属于违法行为,为了落实物品包装比率和层数的限制,韩国政府对商品的包装要进行检查,奖励精简包装,过度包装的商品要罚款。
  通过立法限制过度包装,是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包装物不能大于被包装物体积的1/10,但我国的包装业并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过度包装的歪风。为对商品包装从质量、材料、体积上加以规范和约束,我国应尽快出台一部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以保证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