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外市场预测及行业发展趋势
1.世界纸浆
(1)世界纸浆的生产量与消费量呈增长趋势 ——生产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166万吨,年均增长0.94%;
1999年生产量为17913万吨,比1996年增加497万吨。 ——消费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216万吨,年均增长1.23%;
1999年消费量为18007万吨,比1996年增加648万吨。
(2)世界纸浆产量区域分布
北美约占47%,欧洲约占23.5%,亚洲占20.5%,拉丁美洲6%,非洲占1.7%,大洋洲占1.3%。
(3)纸浆品种
化学浆产量占70%,机械浆占20%,其他浆10%。
(4)纸浆纤维原料组成
木材54%,回收纤维(木质)35%,非木纤维6%,矿物质等非纤维成份5%。
(5)世界纸浆贸易现状
目前,世界生产纸浆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自产自用、商品纸浆不足四分之一。世界商品浆贸易量约4000万吨,净出口国为数不多,大部分是有出有进。出口量最多的是加拿大,约占商品纸浆总量四分之一。
(6)世界纸浆未来需求预测
世界纸浆在未来5年,总需求量年递增率预测为2.5%,预计2000年达19190万吨;2005年达21712万吨。其中化学商品纸浆需求量,年递增率为3%,2000年4251万吨,2005年4928万吨。市场需求商品纸浆主要品种:漂白与未漂白针叶木浆,漂白阔叶木浆;化机浆;废纸浆等,其中,漂白阔叶木浆和废纸浆、化机浆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幅增长。国际市场商品木浆主要增产地区是南美和亚洲。
2.世界废纸
废纸作为国际大宗贸易的商品只有10-20年历史,资源主要在高消费区的北美和欧洲。废纸除在北美和欧洲内部贸易外,主要是北美和欧洲流向亚洲,世界废纸出口贸易约1600万吨,其中美国出口量最大,约750万吨。预计下世纪初目前这种废纸流向仍将维持相当时期,但随着环保和资源意识的提高,各国将会加强利用本国废纸的力度,可供国际贸易的废纸量及供求关系可能会有改变。
3.世界纸及纸板
(1)世界纸及纸板生产与消费量呈增长趋势 ——生产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1124万吨,年均增长率3.8%;1999年产量31571万吨,比1996年增加3374万吨。 ——消费量:
1996-1999年,年均增长1166万吨,年均增长率4.0%;
1999年消费量31439万吨,比1996年增加3499万吨。 ——人均消费量:
1999年为52.6公斤/年·人,比1990年提高1.18倍,年均递增1.9%。
1999年美国纸及纸板生产量8806万吨,消费量9465万吨,人均消费量347公斤/年·人,均居世界首位。
(2)世界纸及纸板贸易
世界纸及纸板贸易量约占世界总贸易量的2%,全球造纸工业总销售额2860亿美元(1998年)。近几年世界纸及纸板进出口贸易总量为1.2-1.3亿吨,纸及纸板贸易多数国家有出有进,出口大于进口的有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纸及纸板产量前三位的美国、日本和中国,其进口量均大于出口量。
世界纸及纸板的消费,主要分五大类:新闻纸(12.7%),印刷书写用纸(29.4%),卫生纸(5.2%),纸板(42.3%),包装纸及其他(10.4%)。
在国际贸易中主要有六大纸种:
1 新闻纸;2涂布含机浆纸;3非涂布含机浆纸;4涂布化浆纸;5非涂布化浆纸;6牛皮箱纸板。
(3)世界纸及纸板未来需求预测
对未来5年世界纸及纸板消费量预测:年均增长率为2.5%-3%。
2000年达3.17-3.19亿吨;2005年达3.58-3.67亿吨。
国际市场需求发展较快的主要品种有印刷书写纸、新闻纸及箱纸板等。
(4)中国纸张出口前景
我国纸浆、纸及纸板在国际上的贸易以进口为主,并呈逐年递增势态,出口量很小,只有几十万吨。基于我国现有产品结构和森林资源匮乏的现状,预计今后较长时期内,纸浆、废纸、纸及纸板仍将呈现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趋势。但由于国内已拥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和产品,预计出口量会有适当增加。
(二)国内纸张市场分析预测
1.国内消费结构变化走向
我国纸张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纸及纸板消费结构正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低档产品过剩,中高档产品供应不足。
现有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供给结构正受到严峻挑战,已满足不了新闻、出版、印刷、包装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所需产品的要求。信息时代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纸张形成现代需求,现有办公用纸、信息纸及生活用纸的品种档次和质量,均已不适应迅速发展的消费要求。需开发花色品种和优质适销实用的高、新、特色产品。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国内纸市场将进一步国际化,纸和纸板产品消费结构将逐步和国际市场接轨并发生深刻变化,中高档纸品需求会扩大,低档纸品需求将萎缩,市场消费结构将形成层次多元化、品种多样化,质量高档化、售价合理化的新格局。
2.入世影响
我国加入WTO,对造纸行业的影响是机遇、挑战并存。一方面由于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和国际分工发展迅速等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世界造纸工业国际化的格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入世后,国际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同时也会促进中国经济环境的必然改善。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将吸引着国际资本和技术向中国转移,将有利于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和行业的技术进步,给中国造纸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有造纸产业基础比较脆弱、竞争力差,而且不属于国家保护性产业,因此,一旦入世,将对我国造纸行业产生短期震动和长期影响。入世后纸张关税消减幅度由1998年平均关税20%左右,逐步降至平均关税5%-6%,进口纸浆会增加。对我国纸张市场和缺乏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将造成较大冲击,加入WTO后的影响不仅于此,更多地体现将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今后竞争会更加激烈,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资源、人才、技术、产品质量、价格及经销服务等方面,这对现有国内造纸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并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同时入关后全方位的竞争将加快企业转移经营机制,走向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培育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竞争力;加快提高企业决策及职工素质和应变能力;对推进整个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提高造纸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3.主要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新闻、出版、印刷、包装等相关部门对纸及纸板需求趋势,对2005年国内纸及纸板市场消费总量预测如下:
(1)纸和纸板消费总量预测:
2005年纸及纸板消费总量5000万吨,比2000年预计3600万吨增加1400万吨,年均增长率6.8%,人均消费达38公斤。
(二)行业发展趋势
1.国际造纸工业发展趋势
国际造纸面临着纸张市场日趋全球化的走向及各国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对此,采取了相应对策,采用可再生的低成本林木及废纸为主要原料制浆造纸,加速技术进步,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施清洁生产,以面对社会日益重视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速企业间联合兼并,加强市场竞争与控制能力,改追求产量变重视效益,使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正朝着高速、高效、高质量、低消耗、连续化、自动化作业并与环境协调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持续发展。随着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其产量大、产值高、工业集中度较高,地域性明显、竞争全球化等特点也越表现突出。
(1)生产技术
制浆方面,化学制浆向深度脱木素蒸煮工艺、氧脱木浆、无元素氯和全无氯漂白方向发展。如,低能耗冷喷放间歇蒸煮RDH、超级间歇蒸煮(Super Batch)、改良型连续蒸煮、延伸改良型连续蒸煮EMCC、MCC、“低固形物”和“等温”连续蒸煮、无元素氯漂白(ECF)和全无氯漂白(TCF)等新工艺技术。高得率制浆技术也是今后开发的方向,如TMP、CMP、CTMP、APMP等。
造纸方面,纸机、纸板机向宽幅、高速、高效、低能耗,提高单机能力的方向发展,同时开发纸表面处理新技术。如新闻纸机幅宽10米左右,车速1800-2000米/分;文化纸机幅宽10米左右,车速1500-1800米/分;薄页纸机幅宽4米以上,车速2000-2500米/分;纸板机幅宽6米以上,车速1000米/分。
(2)生产消耗
世界造纸最先进消耗水平吨浆纸的综合能耗0.85-1.2吨标煤(我国1.55-1.7吨标煤);吨浆纸综合水耗,世界水平35-50立方米,其中,吨纸水耗10-20立方米(我国浆纸综合水耗约300立方米,其中吨纸水耗100立方米)。
(3)生产规模与企业组织
生产规模加速向大型化发展,企业组织向国际性大型集团发展,是世界制浆造纸企业今后发展趋势。1997年全球超过500万吨生产能力的纸业公司有10家,100万吨的有54家,前150家大公司产量占总产量的69%。目前世界最大制浆造纸企业,销售额为240亿美元,是我国现有全部造纸企业销售总额的2.4倍,可见世界制浆造纸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1998年世界浆厂(中国大陆除外),平均规模21万吨,纸厂平均规模约8万吨,浆厂平均规模北美38万吨,亚洲(日本、印尼、 韩国)33万吨,西欧20万吨;纸厂平均规模北美18万吨,西欧、亚洲(印尼、韩国、日本)均为8万吨。
2.国内造纸工业发展趋势
(1)国内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方向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加速实现产业现代化是我国造纸工业跨入21世纪发展战略的基本任务。随着行业逐步进入资本、技术、规模、品牌等国内国际全面竞争阶段,造纸产业的现有规模,素质、结构必将有所升级。技术发展趋势将是引进技术和设备与国内研制开发技术和装备并用,重点在原料、产品、环保、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采用和发展适用技术。
(2)相关行业发展对造纸工业的影响
制浆造纸工业是关联效应最为显著的一个产业,其中农林、机械、印刷出版、化工、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对造纸影响至关重要。
农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