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加强原辅材料的控制,摒弃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材料
原辅材料的控制是确保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最基本的条件,我们 一定要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或经安全性检测合格的食品级原辅材料,杜绝使用回收料,控制并最终 不用未列入 GB9685 标准清单中的溶剂和胶粘剂、油墨。控制了源头,我们就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食品包装材料。
3.2 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全面推广食品 GMP
GMP 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于食品、药品生产的先进管理系统,而且成效显著。GMP 法规是一种对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过程的规范性要求,它特别适用于改善我国软包装行业目前混乱的生产状况。
食品 GMP 在欧美都是强制性标准。美国在制定了药品 GMP’ 6 年后,于 1969 年公布了《 食品制造、加工、包装、储存现行良好生产规范》,之后逐步修正。到 1986 年,公布《 良好生产规范》( GMP美国FDA21CFR 第 110 部份)。欧盟的食品生产、进口和投放市场的卫生规范和要求共有六类。日本制定了5 项食品卫生 GMP,被称为《 卫生规范》,是非强制性标准。
我国从1988年起,先后颁布了17个食品企业卫生规范。1994年公布了《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 GB14881- 94)。1998 年卫生部颁布了 GB17405《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 GB17404 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这是我国首批颁布的食品GMP 强制性标准。2003年又颁布了《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对不达标的企业,原则上吊销卫生许可证。自此,膨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从我国食品GMP的推行效果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看,全面推行GMP,势在必行,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它对我国软塑包装行业的卫生整治很有好处。
3.3尽快推广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体系—HACCP
HACCP是“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对食品生产进行“ 过程控制”的一种系统方法。该体系通过对食品生产各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采取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使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同时进行必要的验证。通常,食品连同其包装在出厂前还须经三种分析:化学风险分析,检查有无农药残留或导致化学反应可能性;生物风险分析,检查由生物外环境改变可能产生的反应;物理风险分析,检查整体中是否会产生金属碎片。该体系首先运用于 美国航天食品中,如今已推广到冷 冻菜、果汁、茶叶等。目前,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都强制推行HACCP体系,在韩国,HACCP已发展到把凉粉、冷冻水饺、面条这些日常食品都“ 一网打尽”的程度;在欧美,不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 HACCP认证,餐馆酒家也要过这一关。
2002年 7月19日,卫生部颁布实施了《 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由于条件苛刻,且没有强制推行,我国食品企业自觉进行HACCP 认证的如凤毛麟角。 应借鉴国际食品监管的成功经验,尽快把HACCP认证移植到包装材料生产企业,以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生产,确保亿万消费者享用放心食品、安全食品。
研究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的安全关键控制点,我们大致可分为:原辅材料的选择,包装材料的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包装材料的生产控制。
3.4 加强油墨、胶粘剂、印刷、复合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我们一定要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步伐,以适应国家即将推出的强制性法律法规的要求。
(1)油墨上要大力推广使用非苯 溶性油墨、醇溶性油墨、水性油墨研究开发紫外固化油墨和电子束固化油墨。
( 2)胶粘剂方面建议加大水性胶和无溶剂胶的开发使用,但千万不能忽视生产这些胶时必须添加的分散剂、封端剂、保护剂等助剂的安全性。现有的胶粘剂也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尤其要控制异氰酸酯单体的残留量。
( 3)印刷复合方面更应加快这些新技术的研究,可以在现有的设备上做一些改造,以适应这些较安全材料的应用。
3.5 加强包装材料结构的科学选择,开发更多的功能性包装材料
我们还应加强包装材料结构的科学合理选择,主动配合食品厂家做些食品包装适应性试验,以生产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食品包装。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性意识的不断加强,各种有益安全保存的新颖功能性材料会大受欢迎,商机无限啊!
( 1)纳米改性的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既保证了高强度、高阻隔性又相应可减少塑料的用量。
( 2)活性包装材料。它可以与包装内部的多余气体相互作用,以防止包装内残留的氧气加速食品的氧化。
( 3)智能包装材料。主要有显示 材料、杀菌材料、测菌材料等。
( 4)防紫外线破坏食品的包装材料。
3.6 完善食品包装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检测评估体系
前面已经谈过,我国有关食品包装安全性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尤其是安全检测评估技术和手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多项目我们根本没能力去完成。例如:美国 FDA 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食品中 360多种农药残留物,德国的方法可检测 325种,加拿大的方法可检测 251 种,而我国最新研制的仪器,却只能检测 180 种农药残留。技术手段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对一些问题食品检验的困难。这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所以我们应该配合、支持有关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尽快建立完 善安全检测评估体系。
3.7借鉴食品“ QS”质量安全认证经验,尽快建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应该看到:我国近几年食品的“ QS”质量安全认证还是很成功的。
食品包装材料完全可以借鉴,尽快建立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这两年,行业中的有识之士都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
2004年11月18日加拿大铝业宝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美国罗门哈斯中国公司、瑞士锡克拜( 上海)油墨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在北京召开主题为“ 食品包装卫生安全”的研讨会。
2004年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复合膜制品专业委员会组织了行业中11家骨干企业的专业人员起草编制《食品软包装生产安全规范》, 7月又邀请了食品监管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讨论修订。
2005 年9月中国包协组织了行业中一些骨干企业和国家有关监管认证部门在北京召开了食品软包装安全认证的研讨会。
国家有关认证监管部门也都在加快工作节奏,相信不久就会有专门的食品包装安全管理办法公布。
3.8加强行业协会的引导、协调功能,推进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长久以来,软塑包装行业始终未能形成真正意义的行业协会,而社会上各种名目的组织倒是不少,且都在围绕各自的目的,做着似乎相同的工作。我国的软塑包装行业,产能分布极为分散,中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市场竞争始终异常混乱。
这种局面极大地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行业中绝大部分的骨干企业在自发组织、努力促成行业工作,而且是初有成效。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也从大局考虑,努力组织属于这个行业的、一个真正被大家认可的协会组织。
只有组织起来,我们才可能有序地制订一些自律性的文件,推广宣传政府和国际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大家的生产技术水平,与世界接轨,使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并且也能与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协调起来。这样整个软包装行业才能持续健康性发展,才能使广大消费者完完全全地信任包装食品。
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性监管的不断深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相信食品软包装业也会不断地趋于规范。但为了社会的安宁,人类的健康安全、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加强自律,加强控制,缩短规范的时间,以使我国的食品软包装业能尽快适应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pac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