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高速与发展重点、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2011-05-22 39
(一)行业调整与发展重点
  造纸工业今后调整与发展的重点是:立足改革,突出三个重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抓好六个调整(原料、产品、技术、区域、投资),强化一个环境治理,实现既定目标。
  (二)主要措施
  1.调整原料结构,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使用非木纤维。
  第一,木材纤维
  解决好木材纤维来源问题是实现原料结构调整的关键。我国森林资源匮乏,造纸工业发展所需木材原料要靠国内、国外两个资源解决。
  国内来源主要采取四条措施: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木浆造纸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发展人工速生造纸工艺林基地(南方松、桉树、杨树等树种),逐步实现大型制浆造纸企业60%用材供应基地化,重点建设项目:湛江、海南及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二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调整现有木材资源的消费结构,采取减少农民自用材和烧材,并提高商品材出材率等措施,适当增加造纸用材量;三是充分利用林区采伐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中幼林抚育间伐材,大力发展木片制浆;四是加强纸厂现有自营林地管理,总面积46.67万hm2(700万亩),约40%的基地林逐步进入间伐或主伐期,可作为企业原料来源的补充。据林业部门预测,采取多渠道供应,2005年可能提供造纸材3800m3。
  国外来源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国外木材与木浆资源,鼓励外商和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建设大型木浆造纸厂,重点项目有马来西亚浆厂,宁波、镇江纸及纸板项目等;二是鼓励进口原木、木片、木浆、废纸,并保持纸和纸板的适当进口量,弥补我国木材资源的短缺和木浆生产能力的严重不足;三是要选择有条件的国家与地区,由我国投资在国外租地造林,建设速生造纸用材林基地。
  通过以上措施,木浆比重2005年达20%以上(含进口木浆)。
  第二,废纸
  充分利用废纸资源是调整造纸原料结构的重点措施。在扩大利用进口废纸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国内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尽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和供应的市场体系。规划在山东、广东、福建、江苏、天津等地沿海港口地区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和大型废纸浆厂,为纸厂提供商品废纸浆200万t。对某些纸张与纸板品种,从立法上应规定掺用废纸浆比例。
  废纸浆比重:2005年达45%(其中进口废纸浆10%)。
  第三,非木纤维
  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是调整我国造纸原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发展芦苇、竹和甘蔗渣制浆造纸,对麻类加强研究、适度发展,合理利用麦草发展高得率约浆。主要措施:一是扩大基地供材量,特别是芦苇基地建设,“十五”应给予高度重视,芦苇基地应以改造低产田为主,科学育苇,提高单产,同时适当扩大长苇面积。2005年计划芦苇基地长苇面积达850万亩,比2000的预计增长100万亩,提供造纸用苇300万t。在发展芦苇基地的同时,规划在芦苇资源比较丰富的湖南、湖北、江苏、新疆、吉林、内蒙等地发展大型芦苇制浆造纸企业,支持苇浆造纸发展。二是在广西等地发展甘蔗渣制浆造纸。三是合理利用草类资源,加快调整草浆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优化结构,规模经营,清洁生产的措施,规划对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麦草资源丰富地区的遭受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结构性的投资改造,使这些企业上规模,技术装备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木浆比重:2005年达35%。
  通过提高国产木浆比重,增加进口木浆、进口废纸及进口纸及纸板,使木纤维纸及纸板总消费量的比重提高,2000年达36%,2005年达44%。
  2、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样化,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适应多元化消费结构需求。
  为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纸及纸板产品应向薄型化、上质量、上档次、多品种方面发展,大宗产品要突出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升级换代,如印刷书写纸、包装纸板、生活用纸等几大类产品;特色产品要注重增加新品种和新产品。
  一是发展高档次新闻纸、胶印书刊纸、信息用纸、办公用纸、食品医疗用纸、商品包装、装潢用纸和纸板、涂布纸和纸板及中高档生活用纸等短线产品;加快低档印刷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等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各类加工原纸质量,实现与重点加工纸厂配套供应,大力开发特种用纸和工业加工纸,如柔性包装纸、复合纸、汽车滤纸、装饰涂布纸、喷墨纸、数字打印纸、干法系列纸等新品种;限制质量低劣、市场滞销产品发展。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现有企业的改造,对重点产品加大投资力度,较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生产的集中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优势企业竞争能力。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减少低档产品生产能力。
  四是加大利用外资力度,鼓励外商在境内合资,合作建设纸厂,生产替代进口的纸及纸板产品。
  五是搞好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及重点新建项目。
  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贴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双高一优”专项、清洁生产专项和列入“十五”计划的林纸一体化项目、外资项目及其他重点技改和基建项目。
  主要项目有:广州、南平、齐齐哈尔、江西、吉林、石岘、宜宾、鸭绿江、上海韩松潜力等造纸企业的新闻纸技改和扩建项目;湖南岳阳、山东华泰、山东泰山、晨鸣汉阳、山东晨鸣、河南银鸽、山东高唐、辽宁金城等造纸企业的文化用纸技术改造项目;宁波、镇江、山东太阳、安徽马鞍山、河北冀腾、山东临清、上海开伦、陕西百特等造纸企业的包装纸板项目;浙江民丰、广东华新、江苏新沂等造纸企业的特种纸项目。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一批具有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水平的产品。
  3、调整企业结构,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小型企业特色化,企业经济类型多元化,使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1)深化改革,搞活企业
  一是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国有造纸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促进国有造纸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大力 扶持培育一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造纸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造纸企业,对现有这类企业,通过调整、改组、改造、淘汰等措施,使一批中小造纸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以多品种、特色产品充实市场,拓宽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是积极发展“三资”制浆造纸企业。
  三是鼓励股份制企业、集体及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总体上搞活造纸企业。
  (2)实施纸业规模经济政策
  重点提高单机和单条生产线的规模。
  企业最小规模:木浆纸厂年产10万t以上;草浆纸厂年产3.4万~5万t以上;特种纸及纸板厂年产0.5万~1万t以上;化学木浆:新建、扩建制浆生产线规模年产30万t以上,化机浆新建生产线年产10成t以上,老企业制浆系统技术改造年产5万t以上;非木浆:芦苇、蔗渣、竹等原料化学浆:改扩建制浆生产线规模5万t以上。初步规划:至2005年,规模100万t以上企业有镇江金东纸业、宁波中华纸业、山东晨鸣集团公司等;规模30万t以上企业有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岳阳纸业集团、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冀腾纸业、吉林纸业、上海开伦板纸总厂、上海韩松潜力纸业、无锡龙达荣成纸业、苏州紫兴纸业、常熟亚太纸业、马鞍山山鹰纸业、江西纸业集团、山东华众纸业、山东太阳纸业、山东华泰纸业、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博汇纸业、红塔仁恒、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广东东莞纸业、湖北帅伦纸业集团等。
  4、调整技术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推进技术与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
  树立知识与信息发展观,加快信息网络建设;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实施“科教兴纸”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造纸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具体措施:
  (1)在研究制订中长期造纸工业科技发展规划和造纸工业产业技术政策,以此为纲,调整技术结构。
  (2)要加大科技投入,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解决一批对造纸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现代化问题,提高设备及产品的创新能力。
  (3)要强化先进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促进国内外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技术与装备,通过消化吸收、专利转让与创新工作,提高国产造纸机械的自主设计与开发能力,促进实现国产化,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5)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纸产业。一是技术改造项目要体现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与国内创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的技术起点要高,具有前瞻性,防止边改造、边落后状况。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开发与老产品更新换代,实现产品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二是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加开发创新能力。
  (6)要迅速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与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全行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7)重点开发高强度、高得率、低污染以至无法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造纸方面要重点发展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生产技术;其他还要研究开发新原料、新浆种、各种化学助剂、胶料、填料、涂料的应用、废纸处理、纤维回收、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适用技术,心脏提高速生林和芦苇质量与产量的无性繁殖,遗传工程技术等。
  (8)节约用水是造纸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之一,瓣建厂必须采取节约用水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经贸委对用水量的新规定,废水排放量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老企业要大力推广节水工艺和设备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