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光源——紫激光

   2011-05-22 5
计算机直接制版机自1995 Drupa国际印刷大展首度展出,到Drupa 2000成熟地运用于商业运转,全球印刷市场正以高度的成长率来迎接此项新科技。现在全球市场的装机量已超过6 500台,亚洲的市场虽然起步稍晚,但在香港及国内也分别有30多台的装机量。但也有为数不少的经营者,虽有意投资,却还在观察科技的演变,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机种。而CTP机器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过去数年来不断有新机种及新科技问世,也有不少机种被淘汰。以光源来说,几乎所有波长的激光都曾经使用在CTP上,但是演进到今天,大致看来已经整合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使用可见光激光的银盐版系统,一个是使用红外线激光的热敏版系统。两个系统各有优缺点,各有支持者,甚至在国际知名的Seybold上引发论战,但未来会是哪个系统成为主流尚很难说。以爱克发公司来说是两个系统均平衡发展,以符合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Drupa 2000展出之前,似乎是热敏系统的厂商占优势,但Drupa 2000时又有多家厂商推出了采用紫激光的新机种,看来两方阵营又势均力敌了。有鉴于此,Seybold的驻欧洲资深特派员Mr. Kurt Wolf特别走访了各个供货商与使用者,了解紫激光的发展与特色,并说明为何紫激光可以在Drupa之后异军突起,受到市场的青睐。本文即参照Mr. Wolf先生的研究报告,结合有关产品资料,为各位读者介绍紫激光的各项特点。
  首先要澄清的是紫激光不是氩激光。有很多人被误导紫激光是相同于十多年前的氩激光。但事实上这是全然不同的两种激光科技。氩激光是早期的气体激光,体积大,且需要庞大的能源才能激发氩气以产生蓝色的激光,且激光管寿命短、售价高。早期的滚筒扫描机便是使用氩激光。紫激光则是运用最新的激光二极管,固态型式的紫色激光,耗用能源非常低、寿命长且稳定。所以紫激光不但不是过时的科技,反而是最新的科技。
  一、紫激光的起源与发展
  至去年9月为止,全世界只有一家供货商供应紫激光二极管。这是一家日本公司,名为“日亚(Nichia)”。它创立于1998年,原始的研发构想是发展较当时市面上已经相当普遍的红外线及红色激光二极管波长更短的二极管激光,目的是能更进一步提升光盘的储存容量。而日亚公司是第一家成功研发出波长为391~420nm的紫激光的厂家。由于波长较短的激光其激光点也较小,配上比较好的光学聚焦镜头而能够在同样密度的储存媒体下写入更多的资料。
  下表说明了不同的光盘格式所使用的激光头波长与储存容量的关系:
  由于日亚公司的紫激光二极管的产量及运用尚未全面普及,故其二极管售价仍高,尚无法普及到一般的家电产品,但是这项价格相对于工业产品的CTP倒是可以负担得起,因此目前紫激光二极管的最多应用领域反而是CTP。
  日亚公司表示,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紫激光二极管的售价可以降低到家电用品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紫激光的优点
  分辨力高
  短波长所产生的较小的激光点,可以提供较高的分辨力,也代表较高的印刷品质。其输出分辨力可以达到250lpi。
  体积小、速度快
  由于短波长所产生的较小的激光点,可以使得激光头的反射透镜体积跟着缩小。较小的激光头体积意味着转速可以提高,配合高感度的银盐版,激光头转速可以高达每分钟5.5万转。若换算成内鼓筒的圆周则激光扫过的速度为5078km/h,相当于音速的4.26倍。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