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企业快速发展的要素

   2011-05-22 52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竞争力的加强与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实背景下,我国企业到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来强筋健体、自主独立地快速发展的时候。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包装企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中外许多专家学者在对各种企业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重要规律:象个人的成功一样,除了要有强大的自信与渴望成功的进取心之外,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数不多的几个关键要素,它们构成了成功企业有别其他企业的鲜明的个性,即决定企业成功命运的“DNA”。而大部分失败的企业,就在于它们在某一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上的缺乏或偏离。
  本人认为,我国包装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在外部环境的情况下,除了应掌握企业发展的阶段发展规律外,还应在各个发展阶段具备以下各种要素。
  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这个概念是随着经济的分工出现的,学术界对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条件提出了许多观点,比较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家必须是富于创新意识、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敢于尝试他人所没有用过的新方法的人。第二、企业家与该企业存在有利润的关联。第三,必须具有强悍的权力意志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第四,具有超群的感召力和组织力。第五,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义的完善结合。对于企业家,致力于发展新事业的动机除了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物质和货币,还必须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精神和心理追求:第一,企图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以满足自己“成为不平凡”的欲望;第二,不甘于平庸且胜利欲望强烈;第三,创新带来的喜悦感,在工作过程当中,不断克服困难取得突破,战胜自我的喜悦感,甚至比最终成功的结果更令人体会到无比的快乐。
  随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整个社会环境对企业家的成长更为有利。目前中国已涌现出了象四川刘氏兄弟、浙江南存辉(正泰)、广东何伯权(乐百氏)等一大批私有资产的企业家,同时也涌现了象张瑞敏(海尔)、柳传志(联想)、陶建幸(春兰)等一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企业家。他们的成长,使一批中国企业拉近了与世界500强的差距。
  二、卓越的企业管理
  管理是人类在改变自己生活的奋斗中创造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伟大技艺之一。管理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每分每秒。哪里离开了管理,哪里就会变得一团糟。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遍及企业的各种组成机制,对各机制进行控制协调,以达成整体的一体化与既定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其核心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在我国包装企业中,许多企业之所以无效率,浪费,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或者有也是形成虚设。没有制度,不守规矩,企业就是一盘散沙。海尔的管理被理论界认为十分严格,因而造就了海尔的成功。
  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小企业靠企业家,中型企业靠管理(制度),大企业靠企业文化”,这是目前中国企业界流行的一句话,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
  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员从事商品生产、商品经营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它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多样性、可塑性、系统性等特征。
  三、培养知名品牌与品牌经营
  美国人迈克尔·波特在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优势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突出强调地了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入90年代后,美日等国进一步提出了“品牌资产论”,强调用品牌而不是用产品去占领市场,强调以品牌为作战单位来扩张市场。
  竞争者虽可迅速地仿造一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但是要模仿其品牌形象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品牌形象是以所生产产品的品质,所提供的服务水准,以及公司的声誉、政策及与营销活动上的势力等年复一年、长期累积而建立起来,例如福特汽、IBM电脑、同仁堂中药、永久牌自行车等,投注在一贯性的品牌形象方面已有好多年的时间,在消费者脑中形成深刻印象。一个企业要快速发展,必须培育自己的品牌。因此,包装企业必须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在选料、产地、技术上精益求精;要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追求多样化、方便化和科学化;要具有灵活多变的营销、促销和公关战略;要有广告策略;要有勇于善于在竞争中取胜;要不断创新,推出新品牌,创新品牌。
  四、实施低成本战略
  低成本是一个相对概念,指一个企业由于其在人工、原材料或生产技术工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成本较低,从而在同一产品的市场销售中比其他厂家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低成本优势的厂家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打败竞争对手,以最终扩大某市场占有率、扩大营业收入,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在以相同价格销售时,成本低的厂家比其他厂家将有更多利润,同时,低成本的企业能够较好地抗击经济波动带来的市场动荡,企业生存能力强,稳定性好。纵观国内外企业,在国际上进行扩张的主要突破品大多数选择在低成本方面。
  我国包装企业在运用低成本战略的,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掌握低成本扩张的理论与规律,充分发挥专业化、规模化所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同时注意这种模式可能的风险:一是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危机,会波及其他环节,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局。二是生产技术的变化或新技术出现时,可能会使过去的设备投资或产品生产经验变得无效,给新入者可乘之机。三是市场饱和时,产销量减少,成本优势削弱,战略难以为继。第二,除了尽量使用最低成本的劳动力外,管理成本的降低是一项重要的因素。据统计,在企业的总成本中,管理成本占53.09%,采购成本占21.09%,生产成本占14.18%,销售成本占11.64%。因此从管理成本入手来降低企业总成本成了主要突破口。第三,在实施低成本战略时,选用有国际视野与战略执行能力的人才。这是因为在低成本的扩张中,涉及不同质量标准、不同的消费环境、环保要求以及反倾销等复杂因素,只有在高素质人才的管理下,才能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大可能获取该战略的利益和好处。
  五、领先的技术
  如果说低成本战略是企业走上国际市场竞赛场的“敲门砖”,那么自有的领先技术则是企业取得与跨国企业巨头平等地位和国际市场竞争长久胜利的唯一武器。张维迎在研究了国内比较成功的企业之后认为:制度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主要手段与成功经验,但技术创新的不足将难以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际市场上的成功扩张。
  以我国海尔集团电冰箱技术的成功为例。1988年,海尔制订了自己的“名牌战略”,其独特的内容是“先难后易”的思想,即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以发达国有的最严格的要求来改变和完善自己,迫使自己的技术水平达世界一流企业的档次,创出名牌,此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迅速占领市场。1990年海尔冰箱通过了美国UL认证,随后又通过德国的TUV、VDE、GS,欧洲的CE、EM,加拿大的ESA,中东的SSA,澳大利亚的SAA等国际认证,每通过一次认证,海尔对国际一流技术质量要求的认识就更加深入,产品的技术水平就更上一个台阶。同时,海尔聘请了几位国外专家来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与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不断提高海尔在外型设计、模具设计、节能降噪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型网络控制等方面的水平。1998年下半年就获专利300多项,开发新产品100多项,出技术成果42项。通过这一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到目前为止,海尔的冰箱技术已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由于技术先进,质量可靠,海尔的产品价格即使保持在平均水平之上,也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其产品销售收入从1998年的162亿元迅速增至2000年的406亿元。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优势,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我国的包装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抓紧创新改革,实现技术升级,以质优价廉的名牌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开辟新市场,努力增加出口。我国的包装企业发展很快,但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