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装,物靠包装。正如衣物之于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包装”已被广泛视为商品形象、价值、风格、品味的象征。正是基于这一种心理认同,包装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2000年,在国民经济38个主要行业中,包装已跃居第14位,包装工业总产值20年来始终保持24%的高速增长。但透过这种繁荣表象,我们也无法讳言包装工业发展中的两大问题:一是我国包装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包装改进的速度不快,影响包装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0亿元,因竞争能力不强而在国际市场丧失各种机遇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算。二是包装专业人才严重匮乏,2001年全国18000余家包装企业近400万从业人员中,中专以上水平仅占2.36%,大大低于全国工业6.8%的平均水平。要解决好影响包装事业发展后劲的技术与人才问题,我想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包装教育,尤其是包装高等教育,为行业建立起强有力的支撑系统。
包装教育对行业的强大支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的支撑。包装工业要保持高速发展,要在WTO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第一关键就是作为包装事业生命线的“人才”。“人才”从哪里来?那就是要大力发展包装教育,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完善包装专业和学科,构建包装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输送渠道和储备仓库。美国从1952年开始就在密执安州立大学设立包装学院并在后来的50年中致力发展包装教育,使包装工业成为全国第三大支柱产业。
2000年,我校和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联合创办了中山包装学院,外商外资正是看中了有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所以纷纷到张家边落户。二是全员素质的支撑。包装工业的潜在危机能不能解决,说到底,就是全员素质能否得到整体提升,德国目前已有10多所包装院校,在培养包装“正规军”的同时,大力推动包装技术教育;日本对包装教育也极为重视,70%以上包装从业人员分别获得包装技术士、包装技能士、捆包包装士、包装管理士和包装士职称。可以说,包装教育越发达,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的渠道、途径、机会就越多,发展后劲就足。
从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应该大力发挥全国唯一从事包装教育的高等学府——株洲工学院的作用,大力发挥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有计划地对包装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提高。三是科技创新的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装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就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能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撑。一方面利用从事包装教育的师资、学术、科研队伍,为包装工业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支持,研究并解决好包装工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加速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行业的学术梯队、研究方向的建设,真正推动“科教兴包”战略的实施。
总之,实现了“以包装教育推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的良性循环,包装事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真正做到“朝阳不落、艳阳高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