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后我国印刷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2011-05-22 45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工业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都是通过与国际交流实现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契机,将使我国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技术条件,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关专家指出,加入WTO对我国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规范的扩大中国的出口市场。WTO由134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加入WTO就意味着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只是在发生贸易纠纷时地进行双边磋商。没有加入WTO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主要是通过双边协议的形式开拓和维持的,这种形式的经贸关系成本很高,而且很不稳定。
  2.WTO最惠国和国民待遇原则至少从经济上保证了各成员国的相互平等性。因此,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可得到更多的优惠。
  3.能够参加WTO及国际贸易领域中新规则的制定,并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参与决策的力量。
  4.为中国经济改革和企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充分压力。
  WTO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它的成立和发生效力,将对21世纪的国际经济.中入WTO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任何国家要真正进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都要加入WTO。
  二、印刷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加入WTO后,中国就置身于国际经济的大格局之中。我们走向世界,世界也迥我们走为。我国经济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那么,加入WTO后将对我国的印刷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国1997年颁布实施的印刷业管理条例第二五条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各类印刷企业。由于印刷业系特种行业,这样的规定十分必要。同时,这个条例对于我国印刷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那以,是不是我国的印刷业就可以闭关自守、高枕无忧了呢?
  首先,由于我国有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又有世界超大市场之称,入关后国际上各行各业的投资者必然增多。因此,就会有大量的商品需要包装,大量的样本说明书、文件需要印刷。印刷业是一个没有自己固定产品、专为其他行业做嫁妆的加工服务业。如果我们的印刷质量不高,价格较贵,不能与国际接轨,那么,客户通过互联网到国外印刷则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样,国外的印刷企业站在国门之外,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抢占我产国内的印刷市场。
  其次,从我国印刷业的现状来看,许多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有的甚至严重亏损。在中西部地区,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入世后,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畅通,在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冲击下,国内印刷企业原有的印刷市场可能会大量流失,印刷业的处境将更加困难。
  据有关资料证实,国际印刷界巨头当纳利、大日本印刷,上已在我国建立了桥头堡;国际著名印刷企业金光、联合、惠好等均已进军中国市场。
  现在,还有不少港商、台商及外商到上海等地,寻求开办印刷企业的机会。
  总之,如果我们稍有不慎,新的印刷市场将被大量抢占,原有的印刷市场也将大量流失。这就是入世后我国印刷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三、近期宏观对策
  机遇耶?挑战耶?
  我们认为,只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瞄准国际市场,制定正确的战略措施,采取积极对策,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稳操胜券。
  1.积极利用关贸总协定的例外条款,控制印刷品进口。进入WTO后,我们在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同时,也要承担义务,向其他国家提供最惠国待遇。这样,国外的印刷品将长趋直入,对国内藏奶大冲击。……
  2. 采取数量限制。总协定规定:当一缔约国由于发生情况,或者因承担了总协定的义务,致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大为增加,对这一领土内相同产品或与它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民严重损害或产生严重威胁时,这一国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在具体实施  ,我国政府可认真分析、研究总协定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的条款,恰当地使用数量限制手段,对国内印刷市场起到保护作用。
  3.运用法律手段。这是许多外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而有的一种方法。如日本先后制定了电子工业振兴法、特定电气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法等。巴西于1987年12月颁布了软件法,对电子计算机业进行保护。我国政府于1997年颁布实施的印刷业管理条例,也在客观上对印刷业起了保护作用。建议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补充一些保护和促进我国印刷工业更加健康发展的要款。
  4.采取优胜劣汰措施。首先,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在政策上给以大力扶持,增强这类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促使其中的佼佼者率先参与国际竞争。其次,利用市场机制,淘汰一批既无技术和管理优势,又无发展前景的印刷企业;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对一些不符合建厂条件的印刷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5.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我国的国有印刷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自1978年开始,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这些改革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的,在而仍然使国有企业难以走出困境。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总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现代公司制,而现代公司的主体是股份公司,独资公司是一种特殊形式。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