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软包装凹印制版行业的发展(二)

   2011-05-22 48

 8.工艺流程杂乱,缺乏行业标准

  目前,多数企业缺乏专业规范的工艺规程,对于工序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相当机械简单,导致问题重复出现,严重影响生产。

  同时,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导致印刷企业一出现问题,往往就归咎于制版商,令许多制版企业莫口难辩。相信随着今年我国凹印协会的成立,通过业内共同努力,将最终制定出凹印行业的相关标准,使这一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9.行业间沟通不畅,对口衔接不良

  在设计者、制版商、印刷商和包装商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一些问题经常发生。尤其在色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由于家庭用小型喷墨打印机打印色彩鲜亮,许多设计人员或包装商就要求以此为依据制版印刷,但这采用印刷原色油墨是无法实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令制版企业头痛不已,只得不断解释、试验、返工。

  有些制版企业的作法值得借鉴,如经常派技术人员到印刷企业进行调研、学习、交流,向客户介绍制版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10.企业管理混乱,产品品质缺乏连贯性

  绝大多数制版企业都是由社区企业或乡镇个体企业发展而来,虽然企业自身发展很快,却一直忽视了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造成权责不清,管理水平低下,不能形成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些情况在内表现为频繁的人事变更与流动,在外表现为版滚筒质量、品质信誉时好时坏。

  11.忽视产品形象包装,缺乏品牌意识

  与胶印用 PS 版产品精美的包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凹印版滚筒虽然在包装市场的需求相当大,但绝大多数凹版制造企业忽视产品的包装。所谓的“包装”通常是毡布一包,胶带一粘,合格证一贴就敷衍了事。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凹印制版企业为其生产的凹印版滚筒产品注册商标。包装商对制版企业的了解甚少,对其产品的优劣分辨更是无从谈起。多数制版企业也仅仅以产品能让印刷厂及客户接受为生产标准,在产品的质量技术及创新方面缺乏动力。

  12.产品量大缺精,企业尚未形成规模

   由于国内庞大的需求市场,我国版滚筒的年生产量相当大。但在国际市场,能够称为精品的印版产品却凤毛麟角。进口印版的耐印力往往高达150万~200万印,而国产印版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耐印力通常仅为 50万印,高端市场其实是相当空缺的。

  而即使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国内凹印制版业仍尚未出现一家在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方面上规模、上档次的航母型企业,这与凹版印刷企业迅速壮大、大型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形成鲜明对比。

  13.环保意识亟待增强,处理工艺尚需改进

  众所周知,凹印制版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有一定的污染性,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废弃物处理能力。目前,制版企业一般都具有废气、废水处理设备,污染程度能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零污染目标,在设备性能、工艺流程及工作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14.版滚筒回收利用率低,原材料浪费严重

  凹印版滚筒一般由无缝钢管直接加工或由钢板卷成管状,经车磨、镀镍、镀铜、雕刻、镀铬而成。事实上,钢管只是印版的载体,理论上只要周长相同,就可以经褪镀、重制而重复利用。这样不仅节约原材料,还可为企业增加效益,但目前国内市场的回收利用率还很低。

  凹版的制作是一个集光学、色彩学、美学、化学、精密机械学等于一体的过程。依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显然无法满足日趋成熟的市场需求及用户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软包装凹印制版行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信息来源:易商网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