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四色印刷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2011-05-22 61

  人们对于自然界景物的识别,总是离不开形状和颜色。自然界景物不能被直接印刷复制,必须借助于转换条件,将形状及颜色记录于感光材料等平面介质上,形成颜色的模拟量,或记录于CCD等光电转换器件中,直接生成颜色的数字量。

  平面介质上生成的颜色模拟量,最终仍需借助扫描仪等设备,将其转换为数字量,才能被计算机软件所接受,用于印刷复制工艺。从颜色复制而言,复制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彩色成分和中性灰成分。

  这样分解颜色,是模拟人眼对颜色的视觉感受方式,视杆细胞感受明暗,视锥细胞感受彩色。外界颜色对人视觉系统产生刺激所感知的颜色,是颜色明暗及彩色感知程度的综合作用。颜色中,立体感主要由中性灰成分描述。

  自然界景物所显示的颜色,是在可见光色域中被感知的。当其被复制时,由于受到感光材料色域范围的限制,或光电转换器件性能的影响,颜色的真实性会遭受损失。颜色数字量被印刷复制时,油墨印刷色域范围会使颜色空间再度压缩,分色算法也会使颜色阶调特性改变。

  常规四色印刷色域面积不足可见光色域的一半,所以印刷颜色与可见光色域中的颜色相比,往往显得灰暗,色阶压缩损失较多。印刷色域范围可以在CIEYxy系统中确定,也可以在CIELab系统中确定。

  由于受到油墨色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四色印刷使用的C、M、Y、K基色油墨印刷显色的光谱曲线,与理想颜色光谱曲线有较大差距。油墨叠印的二次色CM、CY、MY显色效果,特别是蓝色和绿色,与理想颜色差距更大。以现有的油墨生产工艺,大幅度地提高油墨性能,留有的空间不大。因此,四色印刷色域较难有很大扩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