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纳米塑料性能介绍

   2011-05-22 90

    一、纳米通用塑料
通用塑料指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和丙烯酸类塑料等大塑料品种。
对于这类塑料的改性,过去多是采用加入填充料的方式,首先是为了降低成本,后来是为了增加和增韧以得到工程塑料,并进一步向塑料功能化发展,通过添加料的方法得到具有导电、抗静电、热塑磁性和压敏等功能的塑料。
纳米材料的出现,为天加型塑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用塑料首当其冲,纳米技术最早就是用于通用塑料的改性。例如:纳米碳酸钙对高密度聚乙烯的改性,在加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以下时,其耐冲击强度随加入碳酸钙的增加而增加,拉伸和弯曲强度也有所提高。
在此,填料有一个最大加入百分比,即有一个加入最大值,而且,该值和碳酸钙的表修饰类型有关。未经地表面修饰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填充体系的冲击强度随碳酸钙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碳酸钙用量越多,材料冲吉加度越大。经表面处理后,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碳酸钙用量变化规律已完全改变。材料在低纳米碳酸钙含量(约4%~6%)时即实现增韧目的,冲击强度提高接近一倍,增韧效果显著;当碳酸钙用量进一步增加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呈缓慢下降。几种表面处理剂对拉伸弯曲性能的影响基本相同;与处理体系相比,表面处理后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并无明显改善。由处理和未经处理的两种试样冲击断面和断抽图SEM可知,经过处理体系的冲击断面上有较多牵伸结构,拉丝较多;基体上无明显可见裂纹,基体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吸收了大量能量。脆断面的电镜表明纳米粒子分布均匀,附聚团粒小。未经处理体系的冲击断面上出现有许多断裂裂纹,是导致冲击强度较低的原因;且未经处理的试样,粒子分布不均,附聚颗粒较大。
此外,还有纳米PVC、纳米PP、纳米PAA、纳米PS等都是加入不同的纳米材料得到的各种纳米通用塑料。
二、纳米工程塑料
纳米工程塑料指纳米材料对尼龙、聚酯(PET、PBE)的改性工程塑料。
尼龙加入粘土改变了它的各种性能指标,例如:尼龙6加纳米粘土使其结晶性改变,原来尼龙6在热分析上DSC图谱上只有一个熔融峰,加入蒙脱土后,有三个熔融峰,说明纳米尼龙中有三种晶体存在。纳米蒙脱土增强了尼龙的力学性能。
纳米蒙脱土对PET的影响是减少了PET的半结晶时间,降低了PET的平衡点。这些表明:纳米PE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得到了提高,对气体、水蒸气的阻隔性也有很大的改善。纳米PET的结晶速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而成型时可降低模具温度,加工性能优良。用做工程塑料时,还可以不添加结晶成核剂、结晶促进剂和科韧剂就直接与其他填料复合。由于纳米填充粒子尺寸很小,塑料在加入纳米材料后仍能保持一不定期的透明性。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加工条件控制使其制品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实践表明由纳米PET吹制的瓶材具有良好的阻隔性,是啤酒和软饮料的理想包装材料。
三、纳米特种工程塑料
纳米特种工程塑料是利用纳米材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等改性的特种工程塑料。
PTFE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特种工程塑料,常用于滑动摩擦零件。但由于纯PTFE的硬度低,耐磨性差,近年来人们对PTFE的改性进行了很多研究。发现在PTFE中加入石墨、二硫化钼、铜粉、玻纤、碳纤等,可以显著提高其强度、硬度及耐磨性。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是航天、航空、火箭、导弹制造用量较大的树脂品种,但这种材料固化温度高,材料内应力偏大,加工性能不好。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前多采用引发剂或催化剂来降低其固化温度,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纳米材料作为改善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添加剂,在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溶解性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经过试验,纳米二氧化钛对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具有催化作用,它可使树脂固化温度降低,并使固化后的树脂玻璃化温度提高。
PEEK是重要的耐热性热塑性树脂,属物种工程塑料,是近20年来研究最多的高性能塑料品种,已在航天、航空、火箭和导弹零部件上得到较为广泛应用,主要用做耐热零部件。在民用中多用做摩擦材料,纳米SiC陶瓷微粒作为填充PEEK,能显著地改善其摩擦性能和部分力学特性。
为了比较纳米SiC陶瓷粒子填充PEEK和微米级SiC陶瓷粒子填充PEEK的摩擦特性,有人利用热压法分别以纳米SiC和微米SiC作为填料,制取了两种不同SiC填充的聚醚醚酮材料,并对它们在相同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摩擦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的磨损机理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纳米SiC作为填料能有效地改善PEEK的摩擦磨损性能,而相同含量的微米SiC作为填料只能使PEEK耐磨性能有所改善,但没有减摩效果。微米SiC填充PEEK的磨损方式是以严重的犁削和磨粒磨损为主,而纳米SiC填充聚醚醚酮的磨损方式则是以轻微的粘着磨损为主。这表明纳米SiC的加入大大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
四、纳米功能塑料
纳米功能塑料是指加入纳米材料使塑料增加了某些功能的塑料,例如,二氧化钛改情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导电塑料,加入磁粉的磁性塑料,加入抗菌剂的抗菌塑料和加入纳米荧光剂的荧光塑料等。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功能塑料。
1、纳米导电塑料   聚吡咯(PPY)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它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导电性能限制了应用。为解决它的刚性主链引起的加工困难,采用的化学方法有调整聚合物主链结构,吡咯单体与适当的官能化单体共聚,使用聚合物型或表面活情剂型的掺杂阴离子,合成稳定化的PPY胶体粒子。为综合改善PPY的导电性和成型问题,人们曾尝试过的合成方法有电化学合成法、化学蒸气沉积法和化学合成法。尽管如此,PPY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导电性能仍不理想。
选择水为介质,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进行化学聚合,方法简单、易行;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存在下所得PPY粉末便于冷压成型,可用做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免疫医学的示踪剂、离子传感器、抗静电屏蔽材料、太阳能材料;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小,可望通过纳米效应既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又克服因力学性能改善而导致电性能下降的弊端。PPY经过化学掺杂后导电性能明显改善,目前在实验室制得的材料电导率已达42.9S·cm-1。
2、纳米抗菌塑料   纳米抗菌塑料是近年来应用最多的纳米塑料,特别是在家电产品上。纳米杀菌塑料主要是在塑料中或表面加入纳米抗菌剂,例如:二氧化钛、氧化锌和沸石、磷酸复盐等,制得纳米抗菌塑料。例如,用于冰箱、洗衣机、卫生洁具的纳米抗菌PVC和PP。
3、纳米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武器装备隐形要求研究吸波材料,因此,吸波材料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所谓吸波材料是指能够通过自身的吸收作用来减少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将雷达波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和热能)而消耗掉。
目前雷达吸波材料主要由吸收剂与高分子树脂组成,而决定吸波性能的关键是吸收剂类型和含量。根据吸收机理的不同,吸收剂可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两大类。
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矫顽力,可引起大的磁滞损耗,由于纳米微粒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比例高,悬挂键增多,界面极化和多重散射使其吸波能力剧增。同时,量子尺寸效应使纳米粒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量范围内(10-2~10-5eV),从而产生新的吸波通道。
纳米吸收剂有以下几种。
(1)纳米金属与合金吸收剂    
  主要是纳米金属与纳米合金的复合粉体,以Fe、Co、Ni等纳米金属与纳米合金粉体为主。采用多相复合的方式,其吸波性能优于单相纳米金属粉体,吸收率大于10dB的带宽可达3.2GHz,谐振频率点的吸收率大于20dB。复合体中各组元的比例、粒径、合金粉的显微结构是其吸波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2)纳米金属氧化物磁性超细粉吸收剂    
  主要有Fe2O3、Fe3O4、ZnO、Co3O4、TiO、NiO、MoO2、WO3以及LaFeO3、LaSrFeO3等纳米磁性超细粉。
(3)其他吸收剂   
  纳米碳化硅、纳米石墨、纳米导电高聚物、纳米金属膜、纳米铁氧体等。
    纳米材料具有极好的吸波特性,同时具备质量小、厚度薄、频带宽、兼容性好等特点。纳米微粉是一种新型军用雷达波吸收、红外-微波兼容等要求,是一类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性能、多功能吸收剂。
 五、纳米纤维增强塑料
 纳米纤维增加塑料是在塑料中加入各种纳米纤维,例如玻璃纤维、导电纤维及碳纤维,用以增加塑料强度的纳米塑料。这类材料主要用于航天航空飞行器上。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