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与“市场应用”尚有差距。在发达国家,人口少,塑料企业数量少但规模较大,其造成的废弃塑料的品种、性能(如机械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化学性能、熔融指数等)都比较稳定,也容易被技术人员所掌握,塑木复合材料的开发人员可以按此进行配方、工艺、设备的配套研究。由于针对性强,技术与实际相符,制品性能也稳定一致,可以达到强度要求。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也往往按此思路,选定某一特定的树脂或回收塑料来进行研究并开发出技术配方和工艺,但技术进入市场后情况就与国外大不一样了。中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在回收塑料的处理上缺少专业机构,缺乏分检、检测手段。在旧塑料市场上,生活废料、工业废料、改性料、二次循环甚至多次循环料以及多元组分料混杂一起,无法细分,塑料的基本性能和熔融指数更是无从知晓,尤其是熔融指数,不同牌号塑料的融指可以小到零点几,大到几十,选择不好将造成塑木加工困难,塑-木的相容性(粘接性)和机械强度也有很大影响,但你很难在市场上买到熔融指数一致的回收料。由于国内塑料制品企业规模小,其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形成数量、性能上的规模化和稳定化,所以塑料的“货源”就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性能不稳定的塑料“货源” 怎么能加工出质量优异和稳定的塑木制品呢?
2.价格上的优势不明显。市场上不仅有性能质量上的竞争,更有价格上的竞争。在我国整体经济尚不发达的今天,有时人们对价格的看重甚至超过了质量,这也是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一个特点。北京有一外资塑木企业,它的塑料原料是进口国外塑料厂的边角料,规格一致,性能统一,价格也便宜,按此料研制的配方工艺加工出的塑木制品,填充量大,质量稳定,再返销国外,当然利润很可观。而国内的塑木企业,如果用正品塑料显然不合算,如果用回收塑料,货源又不稳定,造成制品性能不稳定,而且由于研究水平的原因,木粉的填充量上不去,一般在30~50%左右徘徊,而国外可高达80%。少数企业生产模压压制的木塑包装材料,因木粉填量比例小,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这些都造成我们的塑木制品的质量上不去,档次上不去,价格也上不去。尤其近一年多来随着国际石油涨价,塑料价格据高不下,使塑木企业难以招架,成本增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胜。这也是一些塑木企业“开花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塑木行业的规范化有待完善。塑木是一种新生事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象塑木托盘也仅仅是参考木托盘的标准修订的,并不完善。随着塑木制品的增多,其所用原料的品种也五花八门,如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等,填充物有木、竹、纸、布、稻壳、秸秆、煤灰等,填充量也由30%到80%不同,当然所用的相容助剂也不同,这么多的差异也必将造成制品的性能(强度、刚度、热性能、耐候性、电性能、化学性能等)也存在很大差别,如果对此没有一个规范化的标准,那么出现伪劣制品将是必然的。塑木市场的混乱局面将不可避免,用户也不敢大胆使用塑木制品。这也是塑木制品在市场上“雷声大,雨点小”,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尽管塑木制品的研发存在着一些难题,但它终究可以解决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和其它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是一件对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都有利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不能因噎废食,知难而退,停止对塑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关键是应该与国情和市场搞好对接。对于要上马塑木的企业来说,我认为应考虑好几点:1.你的周围有没有使用塑木制品的市场?没有市场,再好的项目也赚不到钱。2.你的周围有没有回收塑料和填充物的稳定的“货源”?他将影响你的制品质量和成本。3.你所得到的塑木加工技术与你了解的本地区的市场情况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效果,企业将自食苦果。4.你要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算算经济帐,有多少利润空间?
综上所述,塑木是个好材料,对社会对经济发展都有利,但需要科研院所、企业、政府部们共同努力,才能既叫好,又叫座,既开花,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