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签毒性源于含苯

   2011-05-22 32
食品标签普遍用“贴”的

  在市区几家超市,记者发现,无论是鱼虾、生鲜肉类,还是凉菜、果蔬,贴在透明包装袋上的标签是结账的唯一途径。还有超市直接把标签贴在蔬菜上,或用胶带捆绑蔬菜。

  在欧尚超市,记者看到,蔬菜销售区的大白菜、茭白、包心菜,都用胶带捆绑,并直接将价格标签贴在蔬菜上。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他们选中这些蔬菜便放入购物车内。

  在另一家超市售卖熟食的区域,记者看到熟食都被装在盒子里,并用保鲜膜密封,价格标签就直接贴在保鲜膜上。记者注意到,这些熟食都为油腻产品,有些温度尚存,显然刚刚出炉。

  我国标签毒性源于含苯

  “黏合剂主要由胶料(原材料)、颜料(油墨上色所用)、溶剂组成。”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从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看,研究员检测的丙烯酸黏合剂在我国很少被使用。

  “我国食品标签黏合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溶剂的毒性强,原因在于溶剂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这类在国外已经禁止使用在标签上的化学物质在我国被普遍使用。”他说,苯含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由于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很容易扩散,人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后会导致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甚至死亡。

  裸贴标签毒性更大

  董金狮提到,如果把价格标签直接贴于水果蔬菜上,那么标签内的苯毒会直接侵入到食品中,毒性非常大。

  那么,标签贴于保鲜膜或包装袋上是否就能抵挡毒性呢?答案是否定的。“保鲜膜的主要用途是阻止水分流失,防止透水,而其透气性相当强。因此,标签上的苯毒完全可以穿过保鲜膜的膜隙,渗透到食物中。”董金狮表示,更麻烦的是,毒素还可渗过纸类、塑料等外包装,污染食物。

  据了解,通常有三种食物容易染上标签上的毒素:首先是含油多的,油脂易将包装材料和黏合剂中的毒素溶解;其次是温度高的,高温下包装材料和黏合剂中的毒素容易挥发;最后是放置时间长的,时间越长毒素侵入就越多。

  标准缺失

  消费者应时时警惕

  尽管食品包装标签的安全性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但针对标签黏合剂的使用,各国均没有相关的法规。

  为此,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水果和蔬菜时,尽量不要购买食品标签与果蔬直接接触的商品。而一旦购买到此类水果蔬菜,也应将与标签接触部分削去后再食用。熟食则应该晾上一段时间,以保安全。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