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及概念
(一)理论起源
在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从 18 世纪中后期到 19 世纪末期实行经验管理,20 世纪初至40 年代信奉科学管理,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末风行行为科学管理,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麦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波特提出的五性分析模型,即在对企业竞争者、购买者、供应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五种力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从而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一支奇芭。
(二)竞争力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看法,所谓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和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非价格的质量等特性比竞争对象具有更大的市场吸引力。就企业本身而言,竞争力因素大体上包括以下 5 个方面:
(1)采用新技术的速度和技术改造的进度;
(2)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状况;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产品的质量优势;
(5)综合成本的降低和各种开支的节约。
另外,宏观方面的金融政策、税率高低、法制情况、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对企业竞争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产生更高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所谓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其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质是企业所能整合的知识和资源。例如本田公司的引擎设计及制造能力;联邦航空公司的追踪及控制全世界包裹运送的能力;还比如华为的以核心技术取胜;IBM 的供应链管理;中集集团的物美价廉;中海油的标杆管理;格兰仕以贴牌整合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而发挥的比较优势;中铝业的垄断竞争;联想的战略管理加人力资源管理等等,都使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中可以看出,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也会不尽相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那么,其共性何在?其共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对手仿效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是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并通过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向外辐射,促进其他能力的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部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体现顾客价值:核心竞争力必须对顾客所重视的价值有关键性的贡献;(2)实现竞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使竞争力独树一帜,并不能被竞争对手模仿;(3)具有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不断推衍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并具有旺盛而持久的市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