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包装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下)

   2011-06-03 990
核心提示: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1、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产品雷同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1、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产品雷同

  塑料包装材料当前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最突出的是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产品雷同。以双向拉伸薄膜为例,BOPP重复引进最为严重,BOPP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全国16省市31个企业共引进BOPP薄膜生产线37条,年生产能力共计为12.7万吨,改变了国内空白的面貌,单线生产能力3000~6000吨,线速度150~200m/分、宽4.2m,为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使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从1980年19.1万吨,到1990年增加到107万吨,用十年时间增长了五倍,从1991年~1999年底引进BOPP生产线共33条,单线能力6000~10000吨、宽幅6m以上、线速度在250m/分以上,这样到1999年底已有生产企业46家,共引进生产线70条,生产能力为40万吨,产量为30万吨。从2000年到2002年,三年的时间里这种过热现象没有下降,形成新一轮引进达到新高潮,这三年里共引进生产线20条,已签约的,在2003~2004年到货的有20条,使生产能力猛增至70万吨,2002年实际产量为50万吨,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BOPP能力将超过100万吨。这一阶段发展的特点是:在“十五”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国际上BOPP薄膜的应用正朝着多元化、高质量和非对称复合的方向发展,在大力发挥新型的包装材料的推动下,引进当代的先进技术水平,在线速度水平达350—400m/分,宽幅8.2m,年生产量在2.5—3万吨,有的企业双线引进,一次投产生产能力在6万吨左右。由此可见,重复引进的热潮并没有降温,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当前,BOPP薄膜的市场供大于求,市场饱和,普通的中低档产品相对过剩,造成市场无序竞争,以压低价格来推销产品,今年上半年更是雪上加霜,销售价格比去年市场平均下降23%,个别降低到成本价以下,仅有8300元/吨,而原料价格为7300元/吨,致使企业效益不佳,甚至出现亏损,无法偿还到期贷款,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某些企业仍然不顾风险在拼命扩大规模,今年盲目引进势头不减,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又分别与德国布鲁克纳与日本三菱公司签订了10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近20多万吨的BOPP设备(个别企业一口气就签了4条生产线)。到明年,群雄称霸,争抢市场份额,局面火爆。对于如此无序失控的BOPP薄膜竞争必将白热化,受害者肯定是生产厂家,犹如前几年生产冰箱、空调、彩电的家电行业出过的现象一样。这就是重复建设,盲目引进带来的严重后果,值得吸取教训,慎重决策为好。

  因此,BOPP行业当务之急是搞好市场开发,研究中国市场BOPP薄膜消费量有多大?根据世界AMI咨询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2002年全世界BOPP薄膜消费量为300万吨,预测到2010年为570万吨,而中国市场用量为100万吨。从现有情况看,我国BOPP的应用市场主要预测下列几个方面的需求量:

产品

2000年(万吨)

2005年(万吨)

1.印刷、复合、

涂布用光膜

30

41

2.胶粘带

5

7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