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包装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四)

   2011-06-03 1360
核心提示: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1.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产品雷同 双向拉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1.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产品雷同

双向拉伸薄膜:BOPP重复引进最为严重。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全国16省市31个企业共引进BOPP薄膜生产线37条,年生产能力共计为12.7万吨;从1991年~1999年底引进BOPP生产线共33条,单线能力6000~10000吨、宽幅6m以上、线速度在250m/分以上,已有生产企业46家,共引进生产线70条,生产能力为40万吨,产量为30万吨;从2000年到2002年三年的时间里,这种过热现象没有下降,形成新一轮引进高潮。这三年共引进生产线20条,已签约的、在2003~2004年到货的有20条,使生产能力猛增至70万吨(2002年实际产量为50万吨,2003年产量约58万吨)。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BOPP生产能力将超过100万吨。

当前,BOPP薄膜的市场供大于求。然而某些企业仍然不顾风险在拼命扩大规模,2003年盲目引进势头不减,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又分别与德国布鲁克纳、日本三菱公司签订了10条生产线,年产能力近20多万吨(个别企业一口气就签了4条生产线)。到2004年,群雄称霸,争抢市场份额,局面火爆。如此无序、失控的BOPP薄膜竞争必将白热化,受害者肯定是生产厂家,犹如前几年生产冰箱、空调、彩电的家电行业出过的现象一样。为此,我们不得不大声呼吁:BOPP生产线重复引进之风应该停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海关、银行等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盲目重复引进。

中国市场BOPP薄膜消费量有多大?根据世界AMI咨询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2002年全世界BOPP薄膜消费量为300万吨,预测到2010年为570万吨,而中国市场用量为100万吨。下表是我国BOPP应用市场需求量的预测:

产品 2000年(万吨) 2005年(万吨)
印刷、复合、涂布用光膜 30 41
胶粘带 5 7
珠光膜 5 7.5
烟膜 7 8.5
电容膜 0.8 1.4
金属化膜 1.5 2.2
专用模 1 2.5
合计 50.3 70.1

从上面可以看出,当前企业的出路,除了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外,还要提高质量,努力开发新产品,生产多功能特种膜,如:烟膜、消光膜、珠光膜、镀铝膜、抗菌膜等;要努力开拓出口渠道,将薄膜销往国外。

BOPET生产线引进情况: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少量生产聚酯薄膜,80年代引进设备,从生产感光材料、绝缘材料、音像带逐步向包装基材发展,到1995年引进14条生产线,产量为4万吨;1997年、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及走私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受到影响;1999年至2000年BET市场形势很好,2000年产量比1995年增长1倍达到8.5万吨,食品包装、烫金膜、护卡膜、电绝缘膜、电容膜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到2001年底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产量为10万吨;2002年达到18万吨,产量为12万吨。经预测,BOPET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从2002年以来,发展势头过猛,2003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产量为14万吨。

预计2003年到2005年投产的将有16条线,增加生产能力19~20万吨。而预测2005年总消耗量为25万吨,这样BOPET的生产能力将从2002年的18万吨,增加到38万吨,届时市场将发生变化,与BOPP一样将出现饱和,供过于求,经济效益大滑坡的局面值得引起大家关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服务体系  |  会员服务  |  技术咨询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  汇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2020034376号-2